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魚和熊掌兼顧的投資智慧

Jeff D. Opdyke
2009年08月07日08:31 華爾街日報

接下來等著我們的會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即便是專家也對物價到底要漲還是要跌看法不一。

這就給投資者出了一個難題:在經濟前景如此不明朗的時局下,該如何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下錯了注﹐受到的打擊將是致命的。比如,你的組合是基於對通貨緊縮的預期,那麼假使發生了通貨膨脹,你的資產便會大幅縮水。

最佳方案就是﹐按你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經濟狀況來進行投資﹐同時採取一定的保險措施。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的金融咨詢師里奇•羅索(Rich Rosso)說﹐要想贏得戰爭的勝利,對於作戰雙方你得多少都投點資。

採取這種投資方式的話,不管經濟形勢如何,你都會有部分資產受損。沒問題:買保險並不意味著你非用它不可。

以下三種投資組合均考慮了內在的保險要素。第一種組合在通貨膨脹時期表現最佳,遭遇通貨緊縮時卻也不致崩盤。第二種適於那些預期通貨緊縮、同時也希望能夠應對通貨膨脹的投資者──即便會遭遇縮水。第三種針對的則是那些認為經濟發展溫和、既不會有嚴重的通脹也不會有嚴重通縮的投資者。

通貨膨脹型投資

如果你認為政府應對經濟危機的一應開銷最終會導致通貨膨脹,那麼你肯定希望自己的投資組合在物價上漲時能有良好表現。

商品期貨可以是投資的重頭﹐因為到時候原油、糧食、銅、豬腩的價格都會上漲。而且,大宗商品──尤其是黃金──可對沖美元貶值,有人預計,在美元疲軟兼通脹的形勢下,投資黃金可以帶來雙倍的收益。

由於大宗商品期貨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很麻煩﹐不妨考慮投資基金﹐比如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商品實際收益策略基金﹐該基金涵蓋了多種工農業大宗商品。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現金投資,乍聽起來好像很不可思議,不過現金投資也可以有不俗的表現。通貨膨脹後美聯儲(Fed)極有可能會採取提高短期利率的應對措施,投資者的短期存單及貨幣市場賬戶都會有不錯的利息。

Ibbotson Associates首席經濟學家米歇爾•岡博拉(Michele Gambera)說,他的研究顯示,在過去五次影響深遠的通貨膨脹中,存儲現金的回報同通貨膨脹率基本是相抵的,也就是現金的購買力並未減少。網上銀行及 各地的信用合作社通常提供的利率最高。

財政部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簡稱TIPS)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其本金會隨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而上升。可以通過一些共同基金來操作,比如Vanguard通貨膨脹保值證券基金,不過Russell Investments的預測主管斯蒂文•福克斯(Steven Fox)說,個人持有債券至到期日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通脹對沖手段﹐因為“通貨膨脹的保值主要體現在本金增值的回報。”個人可以通過經紀公司或 TreasuryDirect.gov網站購得TIPS債券。

對於股票投資而言﹐急劇的通貨膨脹通常起到的都是負面作用﹐因為利率提高很 可能會打擊企業利潤﹐導致其經濟增長變慢。不過有少數一些股票卻會有良好表現。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馬克•凱索(Mark Kiesel)說﹐不妨從能源股和金屬股入手﹐因為能源和金屬價格的上漲會令其收益大增。此外還有那些擁有定價權的美國公司﹐比如﹐政府管制的公用事業公 司、國內油氣管線公司、特種材料生產商。可以考慮的公司有:礦業公司﹐如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或者同大宗商品價格有著間接關聯的公司﹐比如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農業機械巨頭迪爾公司(Deere)、種子公司孟山都公司(Monsanto)等。

保險元素:長期國債和市政債券

這兩種債券在通貨緊縮時期價格都會攀升,因為在商品和服務大幅降價、薪酬縮水的情形下﹐這兩種債券的長期固定收益會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尤其是美國國債,到時會很受國外投資者的青睞,從而價格受到進一步推動。

通貨緊縮型

通貨緊縮論者要構建投資組合相對更為容易:可將大部分錢購置長期美國國債,剩餘的錢,一部分存現,部分購入市政債券。

如果大範圍通貨緊縮成為現實﹐長期國債便極有可能會升值。而與此同時,債券的固定收益同消費價格下跌的關聯日益密切。

有些投資級別的市政債券也可以發揮類似的作用,同時為高收入者帶來稅務方面的好處。不過切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有些陷入困境的部門可能難以償還以來用戶 收費等特定收入的債券。債券投資機構Envision Capital的總裁瑪里琳•科恩(Marilyn Cohen)說,可以選擇“同諸如供水與污水處理、電力等必需服務的機構或諸如法院大樓等政府必需的辦公場所密切相關的投資級別債券。”

如果你對經濟的預期是通貨緊縮﹐那麼就在你的投資組合中保留大量的現金吧。把現金存在銀行﹐在低利率、通貨緊縮的環境下產生不了很大的收益,不過隨著物價的下跌,現金實際上是升值的。

保險元素:假使通脹不期而至,大宗商品期貨會有最大的收益,所以應當將其作為一項保險措施。此外也要考慮購入通貨膨脹保值債券,而依據Ibbotson Associates的岡博拉的意見,股票則要傾向於“必需消費品公司”。如果通脹爆發,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煙草巨頭奧馳亞集團 (Altria)、牙膏生產商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等企業便有了定價權。

金髮女孩經濟型

可能﹐僅僅是可能──全世界的銀行家都很瞭解這一點──經濟既沒有嚴重的通貨膨脹也沒有嚴重的通貨緊縮。

巴克萊(Barclays Wealth)全球投資策略主管亞倫•格威茨(Aaron Gurwitz)說,我們認為,各國央行最終極有可能將通脹率保持相對溫和的水平,即介於1.5%至2.5%之間。

AIM Balanced-Risk Allocation基金投資組合經理斯科特•沃勒(Scott Wolle)說,在“金髮女孩”經濟時期──經濟既不過熱也不過冷──“風險資產會有最好的表現,股票和帶有股票性質的債券應當是關注的重點。”

也就是說,你可以購入大量的美國大型股及小型股股票,可以通過Vanguard 500指數基金、Bridgeway小型股價值基金等基金購入﹔也可以通過Vanguard國際股票總指數基金(主要針對發達國家股市)、T. Rowe Price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等基金購入發達市場及新興市場股票。
債券部分可以選擇一支基金﹐比如富達債券總指數基金﹐該基金持有高等級中期企業債券、抵押貸款及政府和政府機構債務。

保險元素:假設關於金髮女孩經濟的預期是錯誤的﹐那麼你需要抵御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雙重風險。可以購入大宗商品交易所買賣基金來應對通貨膨脹、長期國債來應對通貨緊縮。現金則是可以同時應對兩種情況的法寶。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保單預定利率下調不要怕,不懂產品才煩腦

保單條款預定利率自下降以來,無論是對保險公司或業務員都產生了很大的衝擊,許多營業單位業績下降,大嘆保單難賣之苦,而對客戶來說,利率太低好像無利可圖,自然就不想購買保險了...

然而,此次條款下調是政策性的配合措施,並非長久的狀態,因為保險公司也構成經濟社會體係裡重要的一環;而保險公司的投資也和銀行息息相關,當經濟政策改變後保單條款勢必會再次調整而恢復到較高的利率水平,至時較高預定利率的保單必然會再度推出。

當保險公司推出新種保單時,舊有保單通常會停售。而新保單的推出是公司有意推展這個新的條款,任何已是這家公司的客戶可以有條件的改換為新種保單,保險公司不會無理由的拒絕更換。在保單更換的申請中只要按公司規定補足或因現金價值的差異退返一些現金價值,經過轉換後便享有新保單所有的額外利益。

新保單若是採用較高預定利率,則保費自然會下降;若支付同樣的保費就會得到較高的保險金額或滿期利益。

我們假設未來保單在變動時只有兩種情形:一是保單預定利率再下降(雖然這是不可能的了因為現在的利率已低到2.5﹪),至時,現在購買的客戶會慶幸還好已經買了。另一種情形是保單預定利率上調,這時保單會變得更好,現有客戶可以經由變更申請或由保險公司主動發文變更為較好的保單種類,這種事情在台灣是有例可查的:曾經台灣改換新經驗生命表而發現過去預估的預定死亡率比實際過高,而主動增加投保者的死亡賠償金額,如果有異義者可要求調降未到期的保費。這就証明了只要保單可以變得更好保險公司應同意將現有的客戶拉到一定的水平,雖然如此,你不會發現保險公司因利益之變壞而在未到期保費上增加收費的事情,這是不被准許的;換言之保險公司最多是立即停售該保單外,對已購買者必須保持有效的承諾。

暫時的保費調高至少會得到保障,若因為覺得貴而不投保,當保險事故發生時會得到更大的損失;何況當保單利益上調時不會因為已買在前而有損失,相較其得與失,可以發現現在購買是只贏不輸的。

保單下調使得滿期性保單幾乎無利可圖,而有些準客戶不能懂得保險的真意而多以滿期多少的儲蓄概念來看待保險,造成銷售上的困難;許多業務員在過去太著重保單的數字利益,這晴天霹靂對許多業務員來說只要是碰到要買儲蓄性保單的人都變得束手無策。

其實儲蓄養老性保單有它一定的矛盾處:20年30年後的養老金到時候說不定買不到一部腳踏車,依賴它養老根本不實際,而且若真要靠它養老每日省吃儉用最後走的時候還會留下一些!這不是矛盾嗎?(原因是沒有人知到何時會死)所以養老保險其實是一種最差的終身保單!

若將保費投入在終身保險的保單上:一來可以提高前期的保障效用,就算老年需要生活費用,用保單中逐年增加的現金價值貸款出來使用,不會有任何損失。它最終可以用到的金額比同樣保費能買到的養老滿期金還多。

當然貸款使用現金價值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因為利息照付而不致利滾利而耗盡全部的現金價值,使得保單失效。等被保險人死亡時扣除貸款金額,受益人仍然有利可圖。

這種保單就像父親買了一份資產,本來是要留給孩子的,後來因為自己年事已大而又無人奉養,就把這份資產做了部份的運用和處理,這也是人之常情,誰要他的子女不孝,坐視不管呢?在這個邏輯下,相信一些聰明的子女會為了貪圖剩餘的死亡賠償金而主動的為父償還利息;如果真夠聰明:寧願接父回家同住,只是多一副碗筷,可以省下利息的支出還可以落個孝順的美名,此不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如果你對終身保險多下一些工夫研究,它早已取代了養老保險的功能。事實上保險只有一種,只不過用不同的名字,只是為了業務員容易推銷:讓準客戶易於購買罷了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清崎教你打敗不景氣的養錢術



撰文者:劉萍、胡健蘭 Smart智富月刊 第128期 2009-03-31

羅勃特.清崎 小檔案
出生:1947年,出生於夏威夷,是第4代日裔美國人
學歷:紐約商船學校(U.S. Merchant Marine Academy)
經歷:加入海軍陸戰隊打越戰、全錄公司業務員,創辦「衝浪者」等3家公司
現職:「富爸爸公司」(The Rich Dad Campany)創辦人


「股市崩盤、經濟步入蕭條、美元大貶、黃金飆漲……,」這些過去1年你親身經歷的波折,《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在2002年出版的《經濟大預言》中,就已提出警告。只是當時他預言,史上最嚴重的股災會在2010年出現,結果,股災比他預期的早到 了兩年!

清崎即將在5月中赴新加坡演講,行前提出3大預測:1.這次衰退的時間,會比你預期的還久;2.美元是持續貶值的貨幣;3.不久每盎司1,200美元的金價,將成為常態。

面對這樣的趨勢,《Smart智富》月刊越洋獨家專訪清崎,請他分享在經濟未復甦前的黑暗期,該如何因應?如何保護資產,為財富找到增值的好機會?

「要度過這個黑暗期,你必須從錯誤中學習!」清崎在接受專訪時說,他看到很多人的財富,被這一波金融海嘯吞噬30%以上,他認為,原因出在大家的投資觀念不正確。

不賺價差》把資產當果樹養 才能穩收結果的效益

原來,大部分人是靠賺「價差」在累積財富,那些都只是一次性的收入,而且遇到風暴來襲,一次就全垮。「我不賺價差(capital gain),我賺持續的現金收益(cash flow),例如房屋租金、股票配息、版稅收入等,」清崎說,所以無論景氣好壞、市場漲跌,他都能持續保持富有。
清崎的創業夥伴、現任「富爸爸」公司執行長凱利‧瑞奇(Kelly Ritchie)分析,賺價差和賺現金收益最大的不同,是當你用賺價差的觀念投資房地產和股票時,你看的是房子將來會賣多少錢、股價會漲到多少,但若是為 了賺現金收益,你看的是這房子能租多少錢、股票會配多少股利。

因此買房地產不是因為預期房價會漲,而是算出房子買價,一旦轉租出去後的租金報酬率夠高,你可以靠租金,在未來5年、10年「持續」性賺進可觀的現 金收益。投資股票亦然,不是因為看好股價會漲,而是發現這檔股票能每年穩定配出夠高的現金股利,單靠股利收入就能帶進可觀的報酬。

用長期現金收益的眼光看待每項投資,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文化長何宗懿形容,就像是「養」資產,你投資的資產應該要像果樹一樣,不但定期(每月或每 年)生出收益穩定的果實(租金、配息),資產本身還會持續長大。過去30年,清崎靠房地產、創業和股票種出3棵養錢樹,讓他從一個只能擠出2,000美元 做投資的退伍老兵,變成身價超過1億美元的「收息資產」教父。

房地產,是清崎種下的第1棵養錢樹,這棵養錢樹不但為他帶進長期的現金收益,還供應他後來在創業失敗時,能夠東山再起的資金。

以房養房》學會管理風險 用低成本購屋提高租金收益

時間拉回1973年,清崎打完越戰回到美國,進入全錄公司做業務員,雖然薪水不高,但存了2,000美元(約合新台幣6萬8,000元)頭期款,他 馬上買下一間1萬8,000美元(約合新台幣61萬2,000元)的套房收租,扣除房貸支出,每月淨收入只有35美元(約合新台幣1,190元)。

千萬不要小看這35美元,雖然是一筆小錢,但因為持續流入清崎的口袋,1年後,伴隨房產增值,加上手中現金增加,清崎又向銀行貸款買下第2間套房,就這樣以房養房,從套房買到公寓,從一間一間買,到整批收購。

目前,清崎個人名下的出租公寓已超過1,400間,價值超過3,7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2億5,800元)。

靠著這套投資看現金收益、學會管理風險的養房術,清崎成功打造出一個有現金收益不斷流入的包租公王國,並且安全度過幾次的金融風暴。從1987年的美股崩盤風暴,到2008年的次貸風暴,清崎不但都沒受傷,反而每次都趁風暴來襲大舉進場撿便宜,為什麼他能做到?靠的就是這套養房術。

在清崎眼中,投資房地產不是看房子的價格,而是要看價值,房子能夠帶進的租金收益,就是它的價值;其次,一般人都擔心,工作收入可能不夠支付房貸, 買房子風險太大。清崎卻認為,只要管理好風險,包括個人有好信用能向銀行貸款、把房子管理好可以出租,就可以投資,因為「投資不要怕風險,但要學會管理風險。」

最後,投資房地產是看租金收益的報酬率,因此遇到不景氣,反而要高興,因為買房成本降低,只要租得出去,租金收益反而會比景氣熱絡時更高。這就是為 什麼他會在2007年8月,當人們都看壞美國房地產時,還大膽買進出租公寓。 創業致富》從失敗中學習 靠開公司晉身億萬富翁
創業,是清崎所種的第2棵養錢樹,靠著創業收益,讓清崎在47歲時就提前退休。

他曾創業3次,第一次創業,他開公司賣尼龍錢包,結果被台灣、韓國生產的廉價品打敗,賠光所有投資,但他沒有放棄,因為清崎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都是從創業而來,所以經營公司是致富最好的途徑!」

於是,他從失敗中學習,「每一次失敗,對我都是一種學習,我就不斷去加強自己的財務智商,」清崎說,第2次創業選擇做教育訓練,成功讓他晉身千萬富翁。1997年,再創辦第3個事業,成立「富爸爸」公司,辦課程、演講,推出現金流遊戲、出版系列叢書,光是推出自己寫的12本富爸爸系列書,累積總銷售量達2,800萬冊,靠版稅就賺進4,000萬美元。

在金融風暴過後,很多人想用創業重新累積財富。清崎以自己為例,提醒想創業的人,在過程中一定會犯錯、遇到問題,必須從錯誤中學習、解決問題,會更接近成功。

買股配息》股市崩盤才進場 坐領高現金收益


高配息股,是清崎種的第3棵養錢樹,不過,他都是在股市崩盤時才進場買股,因為和房子一樣,只要買價夠低,高配息股帶來的現金收益,加上長期還有資產增值機會,可為他帶進豐厚的報酬。

2008年的美股崩盤,清崎就投入上百萬美元買進高收息股,其中1檔海運股,主要業務是將美國穀物運送到印度,他預期美元長期看貶,而印度人對糧食 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多,因此,只要美元走貶,這家海運公司運送的穀物就愈多,公司自然能賺進穩定的現金收益,他則可以從中配得豐厚的現金股息。

「每次股市大跌,我都能用漂亮的價格買到股票,我很喜歡他們配發的高股息!」清崎在自己的部落格得意地寫下這段投資故事。

看到很多人金融海嘯後對投資失去信心,清崎建議,你一定要有新思維:市場崩盤要比大漲時,更有機會。按照清崎的預測,接下來1、2年,市場仍會充滿悲觀訊息,這對大家來說是最好的機會,因為你可以在這期間準備進場,尋找下一個絕佳的投資標的。但在下手前,你必須研究、讀書,從錯誤中學習,充實財務智商,才能用漂亮的價格種下養錢樹,及早享受財富自由的果實。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領了全殘保險金 丟了醫療險保障?

各位, 如果你的醫療險是附掛在壽險底下, 真的出事要衡量一下是否要領全殘保險金喔! 不放心的話就買張終生醫療為主約的保單就對了. 這個很無奈, 但是目前也只有技術性做法可用...Sam

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 2009/07/30 )

除了死亡外,壽險保單也提供全殘給付,但是領了全殘保險金後,醫療險附約是否還能繼續?你所投保的壽險保單有提供這樣的權利嗎?

在營造工程公司上班的蕭萬益,某日巡視工地時不小心從高處摔落,雖然在醫院治療了半年多,仍因頸椎嚴重受傷造成胸部以下癱瘓。

蕭萬益很有保險的觀念,從出社會工作後就陸續買了不少保險,包括儲蓄險、終身險,還附加了各類型的醫療險。這些保險,在他發生重大意外時全都派上用場,算 是不幸中的大幸。其中長期住院治療期間,光醫療險就理賠了近百萬元。後來,保險業務員又幫他申請到一筆150萬元的全殘保險金。

但是萬萬沒想到,在領完全殘保險金之後,蕭萬益再度就診提出的醫療費用給付申請,卻全被保險公司打回票,因為「蕭萬益的保單都已經終止了」。這可真是繼癱瘓之後,另一個晴天霹靂的壞消息!

蕭萬益已經全殘無法工作、沒有收入,但是未來的就醫之路還很長,怎麼辦?

除了死亡外 壽險也保障全殘

投保人壽保險不論是定期險、儲蓄險或終身險,當被保險人死亡時,民眾大概都知道,保險公司會理賠身故保險金。但對於被保險人若發生像雙目失明、永久 喪失語言或咀嚼機能,或因脊髓損傷導致四肢癱瘓等情況時,保險公司也會給付與死亡保額相同的全殘保險金,或許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依目前壽險契約的規定,除了死亡事故外,若被保險人因為傷病導致身體符合保單所約定的「完全殘廢」標準時,保險公司也會提供給付。所謂的完全殘廢包括7種情況,被保險人是否符合標準,要從醫師的診斷證明書來判斷。

符合下列7項殘廢程度之一者就稱為完全殘廢:

1. 雙目失明者。(視力在萬國視力表0.02以下)

2. 兩手腕關節缺失或兩足踝關節缺失者。

3. 一手腕關節及一足踝關節缺失者。

4. 一目失明及一手腕關節缺失或一目失明及一足踝關節缺失者。

5. 永久喪失語言(唇音、齒舌音、口蓋音、喉頭音等4種語言機能中,有3種以上不能構音)或咀嚼機能者(除流質食物外,不能攝取或吞嚥)。

6. 四肢機能永久完全喪失者。(經過6個月,機能仍完全喪失)

7. 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或胸、腹部臟器機能極度障害,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全須他人扶助者。

領過全殘保險金 保單就全部終止

由於保單是把全殘視同死亡,因此,在給付過全殘保險金後,保險契約的效力也會完全終止,就像給付過死亡保險金一樣。由於保單條款規定保險契約效力終止時,如果有附加契約隨同加保的話,所有的附加契約也都會因為主約終止而終止。

實務上,最常被規劃成附加在主壽險上的附加契約就是醫療險,包括一年期、長年期醫療險或終身型醫療險等。而當被保險人死亡,因為保險主體已不存在,也不會再有任何保險的需求,所有的主附約當然都應該終止。

但如果是全殘事故就不一樣,不論是失明、肢體缺失,或是因中樞神經或胸、腹部臟器機能障害的完全殘廢,在被保險人繼續存活期間,仍然需要保險保障,尤其是醫療險的保障。如果在這個時候,因為核給全殘保險金,就要終止所有的醫療險附約,與搶走落海的人僅有的救生圈沒有差別。

當醫療院所告訴你這些材料要自己買的時候 這些東西病患不必自費!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2009/07/30 )

有些醫院在病患住院時,會要求病患家屬自己去買一些治療所需的材料,甚至列出採買清單,這些都是健保不給付的嗎?

家裡有人住院、開刀或住進加護病房,難免叫人著急心慌、亂了手腳。這個時候,如果護士要家屬去買棉棒、紙膠帶、抽痰管、抽痰用的隔離手套…等,大多數的家屬都會拿著清單立刻去買。

自費購買住院材料 因為健保不付嗎?

大型醫院內部多設有各種材料一應俱全的福利社,或藥品店之類的服務據點,醫院附近也到處可見專賣藥品、病人需要的材料、小型醫療器材或輔具的連鎖店。

拿著護士囑咐採買的清單進門,可以發現店員對這些東西再熟悉不過,不僅可以指點擺放位置,有的還可以迅速地幫忙打理結帳。顯然這樣的「上下游」合作關係由來已久。

病患家屬 最常被要求自費的材料

健保局說,的確有些醫院會要求民眾自己去買一些材料,或者告訴民眾,某些材料必須自費。
最常見的,包括棉棒、紙膠、抽痰管、拋棄式手術布包、手術用透明薄膜狀貼布、一般導尿管、鼻胃管、拋棄式產包、拋棄式鴨嘴、導尿包、原裝灌腸套及灌腸器、 灌食空針、胸腔引流瓶、急救甦醒球(病患呼吸動量不足時,按壓強迫給氧的球狀物)、抽吸瓶、氧氣潮濕瓶、高透氣防水透明敷料、溫度計口表套、耳溫套、氧氣 濃度調節式面罩、手圈、甘油球、抽痰用的隔離手套、貼片、心電圖板、引流管、引流袋、拋棄式耳溫槍專用膠套、氧氣面罩、噴霧面罩、手術手套、紙膠帶、消毒 腹部墊…等。

一般材料並非健保不給付的項目

病人家屬必須自己買這些材料,是因為健保不給付嗎?更令人納悶的是,有些民眾發現,在不同醫院就診,一樣的東西A醫院說必須自費或自己去買,B醫院卻沒這麼要求,D醫院則說,「如果要好用一點的,就要自費」。

對此,健保局表示「一般材料健保都有給付,醫療院所不應該要求病患自費!」
因為一般材料項目,都已含括在健保局支付標準相關診療項目費用內,醫療院所如果向病患收取一般材料的費用或要求自行購買,都是違反健保規定的不當行為。健保局特別提醒民眾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向健保局申訴。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是理財顧問,還是推銷員?

( 2009/07/13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黃逸強 )

小張是藥商的業務員,很專業也很敬業,每天拎著包包拜訪客戶,當客戶說有點頭痛的時候,小張也會問診把脈,望聞問切一番,然後拿出包包裡的止痛藥給客戶,說這個可以止痛。當另一個客戶說骨頭酸痛時,小張也照樣望聞問切一番,然後拿同樣的藥給客戶,說這個可以止痛。

小張每天勤於拜訪客戶,不管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不管什麼毛病,給的藥都一樣,是因為那種藥真的比較好嗎?也不見得,只因為利潤比較高而已。日子久了客戶不免起疑,怎麼每次都是同樣的藥。

自從台灣通過金控法以後,打破了商品行銷的籓籬,金控公司旗下的銀行部門、保險部門、證券部門,跨業整合,交叉行銷;銀行可以賣保險,保險公司可以賣基金,證券公司要推銷信用卡。美其名是貴賓理財,其實都是以行銷為目的,販售金融商品。

很多人名片上的頭銜雖是理財顧問,但不管隸屬銀行、保險公司還是財務顧問公司,都是用話術式行銷。也就是把商品功能背的很熟,公司設計一套Sales Talk,不管客戶要什麼,問什麼,都可以引導到公司商品,對於客戶的反對意見,都可以見招拆招,最後還是會套用到要銷售的商品。

電話行銷也一樣,全都有標準銷售流程,而且針對客戶的反應,都模擬演練過,客戶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很多都是提不出有力的反駁,或是在人情壓力下,礙於面子而糊里糊塗簽下了不知道是什麼的契約,最後衍生出一堆問題。

為什麼要賣這些商品?不外乎利潤比較高、公司策略主打這個商品、這一季促銷該商品。簡單地說,一般都是拿著商品找客戶,鮮少有真正了解客戶的需求後,再去幫客戶尋找適合的商品,做全面性的長期資產規劃。

其實商品本身並沒有問題,都是金管會核准的,但是有些商品具有風險性,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就好像不管是阿斯匹靈也好、普拿疼也好,都可以止痛,但有沒有副作用、對過敏體質有什麼影響,都需要進一步了解。

因為資訊發達,投資人也變聰明了,商品導向的行銷模式已不能滿足投資人,現在有些理財顧問開始轉型,採用以需求為導向的「顧問式行銷」。就是針對客戶所提供的資料,計算出現金流量及財務缺口,協助客戶確認需求,擬訂財務計劃,以客觀的角度幫客戶量身訂作的理財服務。

理財顧問的價值在於導正投資觀念,以客戶的利益為優先,透過資產配置,降低投資風險,達到中長期的財務目標。在國外有些理財顧問只收顧問費,而不銷售商品,台灣目前也慢慢走上這種趨勢。

要如何分辨專業的理財顧問,還是銷售商品的業務員;最簡單的就是,推銷員會一直解說商品的優點、特色,有時還會用限量發行,快要停賣了,要你趕快簽,重點是在賣東西。

而理財顧問通常至少要面談三次以上,先溝通觀念,再依據客戶提供的資料做分析,提供整體性的理財規劃,並定期追蹤調整,以客戶利益為優先。

金融商品愈來愈複雜及多元化,更需要專業的服務,透過理財顧問的協助,好協助投資人能在詭譎多變的市場裡,趨吉避凶,達到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理財的問題,不能單用投資解決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這輩子相當重要的功課,但是相對地,唯有用對方法,功課才能做得快又好。期待每一位理財大眾在為錢所苦,總覺得財富不多之際,或許可以坐下來仔細思索一下:並非所有的理財問題,單單靠投資一招就可以全數解決。

作者:李雪雯  出處:天下雜誌網站 2009/05

前幾天在某中醫院院長的專訪中,他向筆者抱怨了中醫在西醫獨尊的台灣社會,並不受到基本的重視。每次只要民眾吃了黑心藥受害,就急著把罪過算在中醫的頭上。

不過,在這些新聞背後的事實卻是:這些民眾吃的雖然都是「中藥」,但多數都是不合格的雜牌醫生(沒有執照的中醫師)所開的藥方,或甚至只是街坊鄰居所口耳推薦的「祖傳秘方」。

其次,如果仔細深究這些民眾所吃的中藥成份卻會發現,他們吃的不過是「掛著中藥羊頭,卻賣著西藥成份的狗肉」而已。為什麼?因為這些出問題的中藥裡,最常出現的卻是西藥成份,像是具有極強抗發炎、消腫及止痛效果的類固醇(學名叫做「腎上腺皮質素」),便是其中一例。

當然,做為急症上的治療,類固醇絕對有它不可取代的功效。只不過,旦凡世間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害。類固醇縱然有救人治病第一功,卻也會因為用藥量及使用期間長短,產生大小不同的副作用。

所有報告說類固醇的副作用,大約有:(1)中樞神經系統—精神異常、假性腦瘤;(2)眼睛—青光眼、白內障;(3)骨骼肌肉系統—骨質疏鬆症、骨缺 血性壞 死、肌肉病變;(4)免疫系統—免疫抑制、容易感染;(5)內分泌系統—失調;(6)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生長遲滯、腸穿孔;(7)代謝方面—高血糖、 脂肪分佈異常、胰臟炎;(8)心臟血管系統—高血壓、高血脂、鈉滯留、水腫、低血鉀鹼血症、脂肪肝;(9)過敏反應—抑制纖維母細胞;(10)局部—抑制 傷口修復;(11)皮下組織萎縮等。

正因為這些副作用,尋常一般合格西醫,也是不會輕易開給病人劑量大的類固醇給病,讓他們長期使用,更何況是強調「對症下藥」,根據每一個人體質不同而開藥的合格中醫師。

所以,似乎只有在深究這些新聞事件背後的問題核心時,才會發現這社會裡,就算是精英團體,也一樣會發生「在未看清事實時,就做出極度簡化的價值判斷」的荒謬。結果是:順利地將中醫及中藥與「不安心」間劃上等號,但民眾吃藥的安全卻依然堪慮。

當精英中的精英在看待醫療問題時,都不免出現謬誤時,平常人在看待普羅大眾都會遇到的投資理財事上,似乎也很難一眼看出問題的核心,自然就很難透過正確的策略規劃來解決。這也難怪理財顧問在民眾心目中,一直建立不起良好的聲譽及信賴感。

事實上,筆者過去在參與理財健診個案時,常會碰到以下的共同現象,多數理財顧問所提供的建議,似乎並沒有仔細地幫有問題的民眾,從更高的理財角度看問題,而只是不斷地做「投顧老師」般的投資建議。

但是筆者認為,假設是屬於理財這一層高度的問題,便不能用單純低層次的投資工具或手段來解決。例如許多人明明已經入不敷出了,卻有理專建議他們買了許多「低保障卻高保費的保險」,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強迫儲蓄」。

要不就是鼓勵手邊完全沒有頭期款的社會新鮮人,透過高額貸款(一般房貸+信用貸款)的方式,讓他們「一圓購屋夢」;再不然則是鼓勵投資人大幅加碼投資,讓這些升斗小民信以為真:只要持續投資,完全不要賣,未來的個人及家庭理財目標,就一定可以準確無誤地達成…。

沒錯,儲蓄及投資都是達到財務目標的重要過程及手段,但是這些案例似乎應該分幾個層次來看。舉例來說,假設支出高於收入,個人首先要做的應該是開源、節流,而不是更積極的投資或信用擴張。

特別以時下月薪不過兩萬初頭的社會新鮮人為例,在支出已經省無可省之下,他該做的應該是努力投資自己,或是多找一份工作,多一份薪水。至於「是否一定要馬上進行投資」,似乎不如「增加收入」那般務實可行。

固然,及早投資才能善用時間複利的加乘效果,達到快速累積財富的目標。但是,時間僅僅是累積財富的變數之一,但並非全部。而在正式投資之前,累積相關知識及經驗也相對重要。

事實上,對於沒有餘錢投資的年輕人來說,這段期間依然可以「有所做為」,例如多多投資自己並累積專業,因為從收入增加的角度來說,也是創造出較高投資報酬率的方法之一。

就算年輕人對投資有濃厚興趣,也一樣能用閒暇時,累積自己在投資領域的操作技巧,做為日後真正有餘錢投資時的雄厚實力。因為在投資的時間長河裡,穩定獲利要比「時時財富歸零」要重要得多。
其次,將已經有限的金錢,用在「比較利益」不高的工具或標的上,或是極度擴張個人信用,結果可能不是夢想的提早達成,反倒會為自己及家庭帶來極大的風險。

因為越是在資金不多的前提下,投資越是容易變成「想要一夕致富」式的「翻本」做法。接著,投資判斷可能會失去準頭,或是因為投資工具的風險太高,在一個空頭大浪的侵襲下,全數財富變化無烏有。

再者,就算是要投資,也一樣有類似中醫裡「對症下藥」的區別,而不是每一個人在任何一段時間,都可以投資同樣的投資工具或標的。假設理財顧問真的有參照個人的風險屬性做規劃,或許過往層出不窮的投資糾紛也不致於發生。

最後,清楚的目標是理財過程中的指引明燈,但是,無論從財務安全、各目標優先及重要順序的角度來看,不是每一個人的所有目標,都「應該」或「馬上」要達成的。

一位稱職的理財顧問,是可以幫助一般大眾從眾多理財目標中,排列出重要性順序的專家,而不是跟著理財大眾的想法起舞。例如當許多年輕人,都 把置產當重要目標時,負責任的理財顧問或許應該提醒他:優先該做的是提升個人在職場的競爭力,而不一定是以購屋為首要目標;又例如對現有工作不感興趣,或 是現行收入過低的人來說,積極尋求轉業或兼職,也比馬上擁有一個窩要來得重要。

筆者認為,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這輩子相當重要的功課,但是相對地,唯有用對方法,功課才能做得快又好。期待每一位理財大眾在為錢所苦,總覺得財富不多之際,或許可以坐下來仔細思索一下:並非所有的理財問題,單單靠投資一招就可以全數解決。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保險業的獨特生態

登豐理財顧問

保險這個產業生態長期以來始終沒有多大進化,產品或許引進了歐美的一些設計概念(歐式、美式投資連結型保單),但是服務內涵卻鮮少進步,業務人員素質也是差異極大,壽險業喊了10年以上的需求導向銷售,做了許多的教育訓練,結果就是客戶仍然持續被推銷不同類型的保單,永遠都有繳不完的保費。業務人員仍然是推銷人員並沒有因為接受訓練而變成保險顧問或是理財顧問,多的只是因不斷練習話術而變得很流暢的推銷語言,甚至還有很多業務人員因為業績壓力,而做出對客戶非常不利的規畫,我們就來細數一下我近幾年遇到的情況。

先來談談投資型保單,投資型保單在過去5年蓬勃發展,除了因為股市的多頭外,很大的原因是業務員的推銷,業務員為何要推銷這類商品呢? 因為在2003年當時,高預定利率保單幾乎已經絕跡,業務員拿著超低利率的保單根本賣不出去,這時投資型保單剛好替補這個空缺,投資型保單的費用率在設計上較傳統保單透明,照理說應該對客戶較為有利,客戶可以很清楚知道保險公司的費用率,但是因為一般客戶不去深入了解,業務員在商品解說上也避談費用率問題,所以絕大部分的客戶幾乎都不知道裡面潛藏的危機。

投資型保單的保費設計上分為計畫(基本)保費與增額(超額)保費,計畫保費收取的費用率大多集中在前5年,通常從130%~160%不等,如果以150%為例,一位月繳1萬的客戶,其前5年必須被保險公司收取18萬的前置費用,這占了總繳保費的3成(18/60=30%),雖說第6年度起就不再收取,但是客戶並不因此而享受到福利,因為業務員第6年以後通常已經沒有任何佣金可拿,這造成當客戶累積了5年資產,愈來愈需要投資諮詢與服務時,業務人員為了生計,必須去開發新的保單(業績),根本無暇服務原有客戶,就算有服務,也可能是下一張保單的售前服務,這種情形對客戶是極為不利的。那麼應該如何做才對呢?通常計畫保費的多寡取決於客戶需要多少保額,如果保額要求不高,可以以最低計畫保費來規畫,其餘則放進增額保費中,舉例:一位25歲女性需要保額400萬,那麼他只需要計畫保費2000元/月,則其餘8000元可投入增額保費(每年費用率3%~5%),這樣一來,其前5年的費用率為 [24000*150%+96000*5%*5]/600000=10%,第6年以後為4%(4800/120000),費用明顯降低,且因為業務人員有 8000元/月的持續性業績佣金計算,所以仍有餘力與意願照顧舊客戶,不致造成服務品質大降,但是為何服務人員不願意這樣規劃呢?原因就是利益衝突,因為將每月的1萬元全部投入計畫保費在前2年可以有較高的佣金收入,所以業務員幾乎很難避免這種誘惑,他們也會找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合理化這種行為,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聽過,我就不再贅述。甚至還有業務員誘導客戶解掉高預定利率儲蓄險保單,將資金投入投資型保單的計畫保費,借機再賺一筆佣金,搞的客戶兩頭空,如果又發生投資配置不當,在2008年時可能更是損失慘重。

那麼傳統保單就沒有問題嗎?仍然問題一堆,保守型的客戶或是一些不懂金融知識的客戶在過去一段時間也買了很多低預定利率的分紅保單或是不分紅保單,這類保單通常繳費年期都是15年以上,因為年期長的保單,業務員有較高的佣金,我用財務計算機算過,通常其前面20年繳費期間的實質複利率為1.3%~1.9%,20年繳費期滿後的利率為3點多趴,在今天的低利率環境下,對於定存族好像還相當有吸引力,但是這種保單隱含許多風險:

第一:通貨膨脹風險,這種保單將20年內的利率鎖定在2%以內,但通貨膨脹率長期平均值約為2.5%,所以客戶資金的實質購買力是下滑的.

第二:流動性風險:因為資金必須持有20年以上不能解約,在20年內如果提領,則利率連1%都不到,10年內就提領的話,甚至還是虧損的,所以很沒有彈性。

第三:無法達到理財目標:通常一般中產階級上班族在累積其退休準備金或是子女教育金時,如果以2%的報酬率當期望報酬,那麼將要提撥很高的每月準備金額,幾乎每位上班族都無法足額提撥,如果提撥能力範圍內的資金,其期望報酬率要在7%左右才能滿足理財目標的需求,所以這類只有2%不到的保單,根本無法解決客戶的問題。在最近的低利率環境下,這類保單滿天飛,業務員也樂的推銷此類保單,因為佣金高又不用做太多售後服務,看似雙贏的情況,其實長期而言對客戶非常不利。

另外一種熱賣的終身醫療險也是有許多盲點,美其名是終身都有醫療保障,但是其保障因為保費近幾年調漲很多所以客戶都買得很少,真正有醫
療風險時,可能花費了15萬醫療費卻只領得5萬保險理賠,究其原因就是保障不足,所以客戶應該理解自身付費能力,改採實支實付之定期醫療險搭配定期日額住院醫療,更低的保費卻有更高的醫療保障,這樣才能真正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業務人員經過這五六年來的錯誤銷售,使的一堆客戶傷痕累累,還有很多未爆彈在客戶手上,這些未爆彈也不知何時會爆,業務人員在只重自身利益的強力銷售下,很難得到客戶長期的認同,有些經營的客戶已經很慘的業務員,因發展受限,所以萌生轉換公司的念頭,想說能不能有一番新氣象,其實個人認為,如果還是以產品導向,以自身利益為主,且沒有持續進修,那麼轉換公司只是死貓臨死前的最後一跳罷了!

一位金融從業人員如果將自己定位在金融產品銷售員,那麼就註定一輩子無法真正了解客戶的需求並提供解決方案解決客戶的問題;如果定位在理財顧問,那麼保險公司教給你的顯然不夠,而且還可能是反效果,我看到一堆號稱是理財顧問的從業人員,連基本的概念都錯誤了,也有很多不會的地方,也很少花時間閱讀,但卻憑恃著客戶不懂,而濫竽充數,只能說,就像政治或其他領域一樣,還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只是苦了所有需要金融服務的民眾罷了!

窮理財、富投資

( 2009/06/04 11:41 王志鈞 )Yahoo

台灣財富管理市場,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我稱之為:「窮理財、富投資」。這意思是說,許多人的理財能力很薄弱,也因為理財力不佳而讓生活陷入困窘,卻老希望透過學習投資來翻本,渴望快速成為大有錢人。

這邊的所用的「窮」、「富」都是動詞,窮理財不是指理財會讓人很窮,而是說國人的理財觀念多數很窮困,不太清楚什麼叫理財。富投資也不是指人們能夠從投資致富,而是指多數人都勇敢在投資路上奮勇向前,擁有豐富的經驗,但真正能賺到錢的人,卻並不是很多。

為什麼富於投資,卻未必真能賺到錢呢?問題恐怕出在窮理財身上!

理財理論上是一種謀求日常收支平衡的財務管理觀念和能力,有多少錢,用多少錢,並做好財務風險管理,這種行為便可稱之為理財。

投資則是冒著市場風險,去追求錢滾錢,靠錢財生出更多錢財的行為,這當中存在著虧損的風險,也存在著盈利的機會,因此必須靠理性加以判斷市場方向,也要靠感性承擔市場波動壓力。

投資如果是一條波動的溪流,理財則是一條調節溪水流量的水庫或池塘。

投資有時像看天吃飯,景氣不好時,工商百業蕭條,投資人將蒙受資金枯竭的風險。理財則像我們家門前有口池塘,管它溪水是漲是跌,鵝兒總能在綠水上戲弄清波。

許多台灣人總喜歡冒險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與基金市場上逐浪而居,卻忽略為自己挖掘好一口方塘、一座引流入庫的水壩。因為缺了這口調控投資溪水流量的水塘,人們的投資績效因此暴起暴落,行情大好時能賺大錢,市場困窘時就跟著資產一落千丈。

富於投資而窮於理財的下場,就是管不好自己的錢,讓投資帳戶裡的資產明細宛如溪水湍流,夜半來,天明去,財富漲漲跌跌似過眼雲煙,朝來暮去。

但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努力學習紮紮實實的理財之道,而老想追逐那萬溪奔流的財富美景呢?這或許是因為太多財富管理書籍喜歡譏嘲那些不善於投資的上班族,認為不懂得靠錢賺錢的人是傻瓜、是窮爸爸、是窮於為工作賣命的理財門外漢。

許多上班族不明白的是,不懂投資與不懂理財是兩回事,一個傻傻只會做定存、買儲蓄險的人,理財效益雖不高,但至少現金流量不會枯竭,家門口永遠有一方小池塘不愁飢渴,何必非要羨慕那些喜歡在海上衝浪的有錢人呢?

善於理財,何必一定要善於投資?但善於投資卻不善於理財者,盲目追逐金錢,卻不知將現金導入一個對他生活有意義的理財架構裡,這種窮理財、富投資又有何好處呢?

明代大儒朱熹有詩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話挪到現代財富管理市場來說,正說明了善於理財又善於投資者的境界,因為他們善於金錢收支管理,也善於靠投資提升財務架構裡的現金流量。

在穩健理財的架構裡,挪出部分資金到投資市場搞活水,則池塘水源非僅上班的工作收入,還有股票、房地產、基金等投資收益,這豈非理財、投資兩者兼美之事呢?

富理財又富投資,才是現代職場上班族該學習的財富管理之道。若你家門前有半畝方塘,相信在世紀金融海嘯期間,你也能享受那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投資樂趣吧!瞧,股價不已如白雲無心出岫,驚驚漲在你水塘上了嗎?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保全業 榮登台灣連8年獲利王

更新日期:2009/06/02 黃靖萱.黃亦筠

《天下雜誌》篩選業內淨利率能八年持續超過一五%以上的高收益企業,出現的名單部份令人意想不到,哪些企業是獲利真英雄?

深藍色、○.六公分乘四.五公分。每天,從竹科「五鼎生技」二樓的產線裡吐出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萬片這樣的小小紙片。每一張細細長長的血糖試紙,圍繞著近五十個專利,毛利率高達八成以上。這是成立才十一年的五鼎生技,業內淨利率卻能夠連續九年都超過一五%的關鍵。

攤開近八年來的上市櫃公司的獲利成績單,台灣不論高科技或傳統的大型集團企業,當戴上獲利率的眼鏡來檢視時,他們全都無緣榮登榜上。

為了找出台灣真正的高收益「大」企業,同時避免許多企業都靠著業外收益,例如轉投資或賣土地資產來挹注獲利,《天下雜誌》篩選業內淨利率能持續超過一五%以上,做為高收益企業的標準。

這張「高收益企業」榜上,除了寡佔台灣電信市場的電信三雄,以及輕資產、靠腦力的IC設計,與軟體公司外,最特別的還有兩個族群,總會讓人搔著頭猛問,「為什麼是他們?」

其中,台灣保全業的前二強,中興保全、新光保全都名列榜上。「這突顯現代人對安全的日益重視,也帶動安全產業服務的推陳出新,」研究台灣安全產業多年的開南大學教授鄭善印分析。

身為安全產業的一環,中興保全和新光保全壯大的背後,有集團富爸爸撐腰。「有一塊豐盈來自集團的『固定收益』,」一名安全系統整合業總經理分析。

中保最為外人所熟知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就是保全設備自主研發,不對外採購。「這是為了讓系統有差異化,自主研發比較能掌握服務流程,升級設備,信賴度更高,」中保協理朱漢光說。

這些高收益企業中,更令人意外的是,有高達五家生技醫材公司入榜:精華光學、必翔、五鼎、生達化學及晟德。前三家醫材公司,淨利率更高於只做內銷的後兩家製造學名藥公司。

自一九九七年到二○○七年的十年間,台灣醫材產業的內涵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產品主力不再是技術層次不高的塑膠製手套、血壓計,逐漸往技術層次高的醫材靠攏。例如電動代步車、隱形眼鏡和血糖計。因附加價值高,這三項產品已躍居台灣前五大出口醫材。

而生產電動代步車的必翔、隱形眼鏡的精華光學,以及生產血糖計及血糖試紙的五鼎,更是台灣
前四大醫材出口商,平均業內淨利率也都維持在三成。

五鼎生技 技術優勢難超越

其中,血糖計是台灣投入者最多的產業,為何只有五鼎一家獨享高淨利率?五鼎是全台灣第一家血糖計廠商,更是少數擁有血糖試紙專利技術的台灣廠商。五鼎投入開始,全球血糖計、血糖試紙的市場,跟著也有跳躍的成長。從十億美元,成長到現在的七十五億美元,成長率超過六五○%。

現在市場上的競爭,已經到了買試紙送血糖計。但其實那是因為所有的獲利來源,都在高毛利的耗材(試紙)上。五鼎高獲利的關鍵,也是那一張牽涉到生化酵素感測技術的試紙。

未來,誰還能留在《天下》這張連續八年「高收益企業」的榜單中,還是未定之數。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定期定額3招致富

Smart智富月刊 第113期 2008-01-01 撰文者:吳修辰

年終獎金只有5萬元,怎麼用,才能由小變大?專家經驗告訴你:定期定額才是年終變大的鐵律,定期定額法,不管是基金、股票還是投資自己,都能讓你小錢變大錢!

「定期定額投資,是我這輩子用年終獎金買到最好的禮物!」在金融圈打滾20年的亞太全球證券投顧總經理張夢翔如此說。會有這層體悟,可是一段長達15年的親身經歷。

時間拉回1992年,張夢翔當時擔任光華投信(編按:後被荷蘭銀行收購,現已併入ING投信)企畫部協理,因為發現「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在國外很流行,建議公司開辦這項業務。

在那個全民瘋股票的年代,定期定額買基金,到底會不會賺?張夢翔直言,新業務剛起步,自己也搞不清楚這種投資方法到底有多好,只知道國外流行,自己又是推動者,因此決定自己跳下來先試一試。

第1年從年終獎金裡,撥出3萬6,000元,開始以每月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公司的一檔台股基金,當時,台股在4,000點附近打底,隨著股市彈升,兩年後順利獲利出場。這次初體驗的心得是:不必挑買點,賺得輕鬆。他決定加碼再投資,不過,馬上經歷震撼教育。

1996年7月,光華發行一檔日本基金(編按:現為安泰ING日本基金),當時評估日股可望反彈(日股從1990年的3萬8,957點天價崩盤,當時指數跌到2萬2,000點),加上自己又是承辦人,因此他在8月時,就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這檔基金。

沒想到,投資第1個月,日股就大跌8%,接下來,連著兩年一路跌,最慘時,基金報酬率竟跌到-40%。連年慘跌,一度讓他猶豫要不要停扣、換投資別的市場。 但仔細分析:定期定額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愈跌愈要買」,如此才能攤平成本,待行情反彈,才可能倍數獲利。因此,他選擇堅持下去。

招式1:買基金-日股大跌他照賺1倍

連續扣款38個月之後,隨日股漲破1萬8,000點,儘管指數位置比他第1次扣款時要低,但整體報酬率卻超過90%,年化報酬率超過14%,達到停利目標,第一次獲利出場。(詳見圖1)






這個成功經驗,讓張夢翔從原本對定期定額一知半解,變成堅定的支持者。手上的日本基金雖然停利賣掉,但每月扣款一直沒停,儘管後續跟著又是連續3年的狂跌,指數腰斬再腰斬,但張夢翔沒被大空頭嚇跑,仍然有紀律的持續扣款。

2005年8月,日股上揚1萬3,000點,雖然比他前一次停利出場時還低了5,000點,但手上日本基金報酬率竟已超過100%,第2度達到停利出場目標。和上次一樣,馬上執行停利,但繼續扣款,目前又過了2年多,帳上日本基金報酬率約20%,正在等待第3次停利。

日本股市走了17年空頭,一個爛到連日本人都懶得投資的市場,張夢翔卻靠定期定額投資11年,目前為止平均每年賺到19%的獲利,朋友問他怎麼這麼厲害,張夢翔回答「不是我厲害,是定期定額厲害。」也難怪他要說:「這是用年終獎金買到最好的禮物」。

據統計,2006年上班族年終獎金平均達1.6個月,一般上班族做滿1年,估計也可領到5萬元左右,用這筆錢每月挪出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1年,綽綽有餘。而且如果你選的不是日本基金,賺錢速度肯定會比張夢翔還快。
不 僅如此,如果每月3,000元的投資行動可以持續30年,以年化報酬率14%複利計算,依據複利算式,30年後將成長至356.8倍,等於每年投資3萬 6,000元本金,就會滾動成1,284萬元。少少的年終獎金,只要有紀律的投資,輕鬆就能存到千萬退休金!定期定額的威力,由此可見。

*停利點怎麼設?

由於道瓊指數過去50年的年化報酬率為14%,因此張夢翔以年化報酬率14%為停利目標,只要達到,就先停利出場,但絕不停扣。——張夢翔的日股實戰經驗

招式2:買股票-不怕股災年年賺20%


如果覺得投資基金滾動速度太慢,你也可以定期定額投資高殖利率股票。

永豐金控研究總處長蔡致中是有15年投資經驗的老手,為了體驗股神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威力,2002年,在台股還未走出「911事件」驚恐的氣氛中,從年終獎金中拿出10萬元,投資股利豐厚的中興保全股票。

隔年碰上SARS,市場氣氛更差,他仍有紀律的執行,5年下來,他的持股,單是價差報酬率最高曾達133%,不但驗證價值投資一定要逢低買進、長期持有的法則,更發現:「定期定額投資高殖利率股票,真的能讓年終獎金小錢變大錢!」

定期定額投資高殖利率股票有兩大好處:
1.股利加上利差,長期投資報酬驚人。
2.有紀律的投資,不必擔心股票短期波動。

這5年,中保股價最低跌到22.2元,最高曾漲到70元(未還原權值),蔡致中因為用定期定額方式,每年投資10萬元買進,經過5年配股,如今他手上的中興保全持股平均成本只有30元。

以2007年12月17日中保收盤價49.7元為基準,蔡致中投資中保,光是股票價差的報酬率就有:(49.7元-30元)÷30元=65.67%,平均年化報酬率達13.13%。

如果加計配息,以中保年年穩定配發高額現金股利,過去5年單是領取配息的報酬率至少就超過5.3%(以平均持股成本30元計),2006年最高達10%,5年平均超過7%,這個簡單的投資等於為蔡致中年年賺進20%的報酬。

至於選股會不會很難?蔡致中分析,去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股息殖利率達5%以上的企業有500家,過去5年,每年股息殖利率都在5%以上的也有140家。要挑投資標的,一點都不難。

*你的錢,流向哪裡?


美國《Money》雜誌推薦40種花年終的方式,其中,排行第1的,就是清掉「信用卡債 務」。美國平均信用卡循環利息達13.9%,台灣則在18%上下,假設你有卡債1萬5,000元,4年就會讓你的債務再翻1倍。因此,拿到年終若不先還掉 卡債,《Money》稱這些人是「沒腦袋的傢伙」。摩根富林明投顧董事長胡德興則說:「人不理債,債會追你,而且會愈跑愈大。」

因此建議,拿到年終獎金後,不是先犒賞自己,也不是先投資,而是先「理債」。至於理債的三原則是:

1.先搞清楚自己家庭收支狀況;
2.先還掉高利息的負債;
3.設定債務清償的優先順序。














目標則是要讓個人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流,從流出轉成流入,也就是說,努力工作賺到的薪水和年終,要能一直留在自己的口袋,而不是讓錢輕易地又從口袋流出去。

*高殖利率股怎麼挑?
蔡致中建議:
1》先挑產業龍頭;
2》公司成立超過10年經歷過多空循環;
3》擁有大量現金、負債比愈低愈好。

蔡致中(永豐金控研究總處長):定期定額投資1檔績優股,報酬率輕鬆打敗大盤!

招式3:投資自己-證照+人脈 多多益善

投資基金、股票,擔心風險又怕賠錢?你還有一個「穩賺不賠」的定期定額投資工具,就是:投資自己!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8成以上企業主對於求職者擁有證照的好感度,大過沒有證照的求職者。104人力銀行總監邱文仁因此建議,投資自己可分兩類,一是投 資學習,一是投資人脈。所謂「學習」,可以考專業證照,也可以做語文進修。投資「人脈」,則是要費心培養關係,與那些對自己職場發展有幫助的人緊密互動。

美國《Money》雜誌提出40種年終獎金最棒的花法,其中一種就是花錢投資一位良師,這位良師不是指同輩的朋友,而是你未來想要升遷,或者希望達到同樣職位的前輩。

假設,你領了5萬元年終,平均每個月請這位良師吃飯兩次,每次花費2,000元,則5萬元至少可供你和這位良師連續1年月月聚會,拉近情誼。《Money》雜誌形容這種投資,對你職場上的協助,將獲得用錢無法估計的投資回報。

看來少少年終獎金要變大,真的都不難!不論投資基金、股票,或是花錢上課投資自己,只要厲行「定期定額」原則,不必靠老闆,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年終,輕鬆放大!

胡德興(摩根富林明投顧董事長) :先理債再理財,小錢才能愈滾愈大!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台塑四寶,王永慶最愛哪一寶?

Smart智富月刊 第75期 2004-11-01 撰文者:張國蓮

如果問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台塑四寶最愛哪一寶?就好像是問一位母親,四個孩子中最愛哪一個?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愛」會是預料中的答案。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以他多年的觀察表示,王永慶不會特別偏愛哪一檔,就算進出集團旗下任一家公司股票,都是依據市場熱度、景氣變化、以投資自家公司價值與市場利率相比,低買高賣,除獲得比市場高的報酬外,也讓股價在適當調節下能隨景氣有正常的上升軌道。

王永慶最愛台化、台塑石化

但就像同一個母親生的小孩,長大後成就多不盡相同的情形一樣,台塑四寶的位置與獲利情況也不一樣。目前台塑(1301)是國內聚氯乙烯(PVC)第一大廠,若加上台塑美國廠,已經是全球最大PVC廠;南亞(1303)是全球第三大乙二醇(EG)廠並在電子特用化學品上大有斬獲,轉投資的南科(2408)、南亞電路板事業也有明顯好轉;台化(1326)是國內最大苯乙烯(SM)與聚丙烯(PP)廠,而台塑石化(6505)是國內唯一民營的煉油廠,與中油分庭抗禮。

在獲利能力方面,台塑集團預估台塑、台化、南亞今年都有賺到近6元的實力,台塑石化預估有近4元的實力,台塑石化暫時落後。但從未來產業趨勢與獲利角度評估,證券專家多認為台化與台塑石化,將是王永慶最可能做多的股票,兩檔個股得到的支持度幾乎一致。

台灣工銀證券投顧副總黃偉杰以及台證投顧協理張逸敦都投台塑石化一票,原因是在高油價趨勢下,符合愈往上游愈好、一貫廠、具特殊產品利基三條件的公司,獲利前景就愈好,而台塑石化正好三項都符合。

今年跟著王永慶投資台塑集團,獲利成績耀眼的張逸敦則進一步指出,雖然短期內台塑石化在獲利與配股配息上不如台化,但拉長時間來看,台化是景氣循環股,獲利隨景氣大幅波動。

台塑石化價值、成長兼具

台塑石化則不然,在經濟不景氣時,就像中華電信一樣是內需產業,可當做價值投資的標的;而一旦景氣走揚,油價攀高,獲利就像加了渦輪引擎的頂級跑車,深具爆發力,可說是基本盤穩,獲利又具暴衝的公司,價值、成長兩相宜。

台塑石化最大的風險在於油價波動受政府力量影響,並無法完全隨著國際油價漲跌而波動,台塑石化將可能被迫犧牲公司獲利,少賺的利益就讓台塑、南亞、台化賺到了。

認為台化會是王永慶最愛的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與康和證券自營部副總廖繼弘則表示,台化上中下游產品線齊全是最大優勢。台化為芳香烴系塑化原料一貫廠,自上游芳香烴、苯、OX、PX、SM、合成酚及丙酮,擴及泛用樹脂之PP、PS、ABS,紡纖原料之PTA、尼龍絲及嫘縈棉等,配合生產尼龍系列產品的福懋(1434),營運布局相當完整,目前獲利與股價已經是台塑四寶中的一哥。

台化操作建議:逢低買進,台塑集團申報台化就是調節時

台化擁有芳香烴廠垂直整合優勢,又可以認列台塑石化輕油煉解廠的利益。台化主要營收來自石化、塑膠與紡織等三方面,分別占營收47%、27%與20%。其中石化項目是台化獲利主要來源,毛利率約20%;塑膠部門方面,毛利率約10~13%;紡織部門產品包括尼龍等,毛利率約11~13%。

新產能進度方面,合成酚32.3萬噸及PP廠16萬噸已完工投產,未來尚有2006年初完工之六輕四期芳香烴三廠127萬噸及SM三廠60萬公噸,為未來營運成長動力。另外,全球芳香烴廠增加有限,且美國2004年初開始施行汽油新制將添加物MTBE改為二甲苯,增加全球苯的需求量,在苯未來供需仍將吃緊下,台化獲利可期。

公司預估今年稅後EPS為5.82元,富邦投顧預估2005年台化營收年成長率11.2%,稅前盈餘年成長率9.6%,稅後EPS為6.6元,因此建議逢低買進,中長線買點以周線來看,約為2003年11月7日、2004年1月9日、2004年7月30日低點所連結位置,約52.5元,短線買點則為9月16日低點55元,至於賣出時間點,杜金龍認為在長期看好下,當台塑集團出現申報台化時,就可以跟著調節。
台塑石化操作建議:能源概念題材,中長線買進價位50元

台塑石化三個營運事業部分別為煉油事業、烯烴事業及汽電共生,其中以煉油事業為主要營收來源,占營收比重60%,烯烴事業占28%,汽電共生占5%。預估2004 年全年平均日煉量可達37 萬桶,目前因油價突破50美元,扣除購油成本與運費,每桶煉油價差達11~13 美元,預計第四季仍可維持高煉油價差。

展望2005年,台塑石化預計成品油市場仍將吃緊,煉油價差將可維持於高檔,而2005年平均每日煉油量可由2004年的37萬桶上升至41 萬桶,煉油事業之開工率將達91%,預期2005 年煉油獲利將略優於2004年,而2006年三套煉油廠每日煉油量將由45 萬桶提高至60 萬桶,產能提高三分之一。

公司預估今年稅後EPS為3.12元,大華證券預估2005 年稅前淨利年成長率9.5%,EPS為4.68元,由於國際石油大廠短期內沒有新煉油廠產能開出,在成品油需求吃緊下,預估2005年煉油價差可維持於高檔,獲利穩健成長。中長線買進價位約50元附近,短線買點則為9月17日低點53.5元附近,至於賣出時間點則跟著王永慶申報轉讓台塑石化的訊號,跟著調節即可。

台化擁有芳香烴廠垂直整合優勢,又可以認列台塑石化輕油煉解廠的利益。台化主要營收來自石化、塑膠與紡織等三方面,分別占營收47%、27%與20%。其中石化項目是台化獲利主要來源,毛利率約20%;塑膠部門方面,毛利率約10~13%;紡織部門產品包括尼龍等,毛利率約11~13%。

新產能進度方面,合成酚32.3萬噸及PP廠16萬噸已完工投產,未來尚有2006年初完工之六輕四期芳香烴三廠127萬噸及SM三廠60萬公噸,為未來營運成長動力。另外,全球芳香烴廠增加有限,且美國2004年初開始施行汽油新制將添加物MTBE改為二甲苯,增加全球苯的需求量,在苯未來供需仍將吃緊下,台化獲利可期。

公司預估今年稅後EPS為5.82元,富邦投顧預估2005年台化營收年成長率11.2%,稅前盈餘年成長率9.6%,稅後EPS為6.6元,因此建議逢低買進,中長線買點以周線來看,約為2003年11月7日、2004年1月9日、2004年7月30日低點所連結位置,約52.5元,短線買點則為9月16日低點55元,至於賣出時間點,杜金龍認為在長期看好下,當台塑集團出現申報台化時,就可以跟著調節。
台塑石化操作建議:能源概念題材,中長線買進價位50元

台塑石化三個營運事業部分別為煉油事業、烯烴事業及汽電共生,其中以煉油事業為主要營收來源,占營收比重60%,烯烴事業占28%,汽電共生占5%。預估2004 年全年平均日煉量可達37 萬桶,目前因油價突破50美元,扣除購油成本與運費,每桶煉油價差達11~13 美元,預計第四季仍可維持高煉油價差。

展望2005年,台塑石化預計成品油市場仍將吃緊,煉油價差將可維持於高檔,而2005年平均每日煉油量可由2004年的37萬桶上升至41 萬桶,煉油事業之開工率將達91%,預期2005 年煉油獲利將略優於2004年,而2006年三套煉油廠每日煉油量將由45 萬桶提高至60 萬桶,產能提高三分之一。

公司預估今年稅後EPS為3.12元,大華證券預估2005 年稅前淨利年成長率9.5%,EPS為4.68元,由於國際石油大廠短期內沒有新煉油廠產能開出,在成品油需求吃緊下,預估2005年煉油價差可維持於高檔,獲利穩健成長。中長線買進價位約50元附近,短線買點則為9月17日低點53.5元附近,至於賣出時間點則跟著王永慶申報轉讓台塑石化的訊號,跟著調節即可。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


你看過村上村樹的這本小說嗎?

我記得大學時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 心中很震撼. 彷彿是一種後現代的戀人絮語, 故事中的主角只是反覆問自己: 如果遇到一個百分之百的女孩, 我要用什麼姿態和對話去接近她, 認識她?

於是, 他用二個對彼此而言是百分之百的男孩和女孩開始了一個故事: 那二個人很幸運地相遇並且認識到百分之百的另一半. 然後, 他們決定挑戰命定: 分開然後再相聚; 如果到那時再相遇而仍舊可以說: 她對我是百分之百的女孩; 而他對我是百分之百的男孩。那麼, 他們就結婚...

現在, 我們也正在面臨這個選擇. 只是, 這個選擇比較凡夫俗子. 比較冒險...

我們都知道股票市場大幅的向下跌時, 新的景氣和高點即將來臨. 我們知道, 在相對的低點來臨時, 應該要奮不顧身的前進, 前進, 再前進. 就像是我們遇到那個一生中唯一的百分之百女孩或男孩, 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和它相守...

可是, 我們會猶豫. 我們猶豫著, 像這種好事怎麼可能發生? 會不會有可能有一個更好的市場時機(或者百分之百的女孩或男孩)在不遠的前方等著. 於是, 我們想和市場分開一陣子, 等到多年後再於轉角相逄, 而且時間終於証明了自己的看法不假時, 我們再採取動作...

於是, 命運的考驗和市場的波折開始了....幸運的是, 我們不用像那對苦命的戀人, 我們可以回顧歷史, 找到幾乎消逝的記憶.

首先, 請看一下我隨信附上的世界市場指數過去三年多的線圖. 不知道各位用來看圖的軟體是什麼, 不過, 如果把圖縮小到整個螢幕, 然後遠遠地看, 你們就可以發現, 從次貸發生以來, 不管是美國道瓊,中國, 印度, 台灣, 世界能源 或是 貴重金屬, 幾乎所有的線型相關的程度高達百分之90以上! 唯一不同的是底部左邊的5年黃金走勢, 和所有的市場剛好相反.

那麼, 這些圖說明了什麼呢? 我的想法是:

1. 不管投資什麼, 很難脫離世界景氣的影響. 你就挑一個目前相對漲幅還不高的市場就對了, 它們最終會漲到和其他市場同樣的水平.

2. 當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 股市的底部就差不多了.

3. 長期來看, 只要在相對低點投資基本上是穩賺不賠. 現在就是這個時候!!

4. 唯一和景氣作對的只有黃金, 期貨管理基金(AHL), 儲蓄險. 定存和滙率受到景氣的影響非常大, 要想在這二個領域賺到錢除非一直運氣好...

5. 我們都知道即使不景氣也是有公司在賺錢對不對? 沒錯, 這些會賺錢的企業主要獲利方式有以下幾種特性:

1). 不可取代的專利 / 營業模式 / 成本結構
2). 必要的消耗品: 食品, 電信, 醫療...
3). 販賣東西的通路或仲介: 大潤發, 超商, 手機行/電信行, 銀行, 人力銀行, 房屋仲介...

講了這麼多, 我是想說什麼? 嗯, 我是想告訴大家, 趕快動起來投資啦! 新的牛市又來了, 5年後賺錢的機率是百分之二百!! 你想讓人生唯一一個百分之百適合進場的時機再擦身而過, 然後再多年後的今天哀悼嗎!!

村上春樹的主角們在歷經了人生的波折和考驗時, 多年後終於又在街頭相遇了. 命運也許給了他們考驗, 可是沒有改變他們之於彼此是百分之百相合的事實. 只是, 他們的記憶恍如吉光片羽, 儘管他們在腦海中仍有認知百分之百的彼此, 卻終究沒有開口相認以致於錯身而過...

故事, 就這麼結束了.

10%土增稅換屋優惠 一生可N次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4/28 02:40 顏瓊玉/台北報導

換屋族有福了!出售自用住宅土地增值稅十%優惠稅率,不再僅限一生一次,凡符合「名下只有一棟自用住宅、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名下也沒有自用住宅、持有並設籍滿六年」條件,一生不管換屋幾次,每次都可享有十%低稅率優惠。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天初審通過《土地稅法》修正草案,將現行可享有土地增值優惠稅率十%,由「一生一次」放寬為「一生一屋」。

財委會召委、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以一個三十歲成年人為例,其名下只登記一棟自用住宅,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名下也沒有自用住宅,只要住滿六年就可以換屋享有十%優惠稅率,假設他活到九十歲,六十年當中每六年換屋一次,就是「一生十次」。

賴士葆說,加上適用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的出售面積、持有期間,都市土地面積三公畝,非都市土地面積七公畝為限的條件,其實還是蠻嚴格的,對南部人比較不公平,對都市比較有利。

土增稅按累進稅率課徵,自用住宅最低稅率為十%,一般稅率最低廿%、最高四十%。財政部預估,未來修法完成後,全台預計有六十九%自用住宅持有人、共計四百廿三萬戶受惠;若以民眾出售自用住宅三次為例,國庫約減少三十九億元稅收。

現行《土地稅法》對於出售自用住宅用地,一人一生享有一次十%土增稅優惠稅率,但因重購退稅時,必須符合兩年內新購自用住宅用地的地價超過原出售自宅用地地價扣除已繳納土增稅的餘額等條件,使部分民眾無法享受優惠稅率。財委會昨天討論修法,並順利通過。

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放寬後可帶動周邊裝潢、家具等相關產業發展,有助於提升整體稅收。

根據修正版本,「一生一屋」優惠條件為出售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三公畝(約九十坪),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七公畝(約二百一十坪),出售前持有、並應連續在該地設有戶籍達六年以上,且出售前五年內沒有供營業使用或出租情況;此外,出售時,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名下無該自用住宅以外的房屋。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買房子 簡易估價自己來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4/27 02:59" 曾萃芝/台北報導

買房子,房仲業表示,簡易估價可以自己來。

太平洋房屋企研室經理鄭國英表示,買房除了衡量自己的需求,首要做好資金規劃,至少要擁有買屋總價款的三成做為自備款,而每月房貸支出必須是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下。

永慶房屋總經理葉凌棋也指出,如果資金不充裕,很可能發生捉襟見肘的窘境,甚至淪為斷頭賤賣的命運,所以價錢是購屋的最大考量因素。

太平洋房屋企研室提供購屋者三招簡易估算房屋價格的參考方法:

1.參考標的物區域及周邊最近的成交價格,亦可參考官方或房屋仲介公會製作的「房屋成交行情」(例如上網點選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行情價查詢」,或進入台北市政府「台北市不動產數位資料庫」網站http://www.tred.tw查詢。

另外也可參考台灣不動產交易中心(吉家網)網站查詢市場行情,或到鄰近各重要房仲店頭索閱成交行情公報。

2.由租金反推法:以標的物附近不動產租金反推售價,以2樓平均的租金價格乘以250倍計算,舉例來說若是房屋租金是3萬元,那麼房屋的合理價值約在750萬元左右(誤差可能在正負0.03%間)。

3.預售屋價格反推法:以「新成屋」為例,其價格通常是「預售屋成交價」的9成;至於中古屋部分,計算方式為「1-房屋使用年限/房屋耐用年限(一般為50年)」×預售屋價格×百分之90,但伴隨屋齡的提昇,中古屋折價比重也會鈍化。

舉例說明:一棟屋齡10年的中古屋,如果附近預售屋價格是1千萬元,那這棟中古屋大約值為(1-10/50)×1,000×90%=720萬元左右(誤差可能在正負0.05%間)。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房地產個人投資啟示

這篇文章是在一個部落客的網站看到的, 大家在房地產投資之餘也可以看看別人的心聲, 了解一下房地產投資是不是適合自己喔...


房地產的投資玩法很多樣化,買預售、買法拍?法拍的陷阱很多你知道嗎?買便宜中古屋自己設計隔套房出租(難),要學會搞七搞八,你絕對玩不過專業級的投資客,成本壓不了本身裝潢底的工班,怎麼做呢?

自己還要上班,根本也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於是我只會投資學生套房,雖然報酬率不高(不會超過八),但好處是只要搞定好暑假租屋潮那關,基本上平常沒甚麼事,財務槓桿作的巧,一年就收兩次房租,學生又比上班族好搞定。(雖然好的上班族有可能幾年都不用管,但畢竟是少數,遇到一些比較精明挑剔的上班族那就頭大了,包你吃不完兜著走)

另一個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去做房屋仲介,這樣你絕對會比一般買家來的了解區域行情,甚麼可以買,甚麼不能買(好的案子自己吃,一半一半的叫別的投資客進場,反正仲介費一定賺得到),然後以自住的方式(也可以分租雅套房出去),慢慢以屋換屋,這樣即使萬一看錯行情被套牢?反正就是自住,沒賺到差價至少賺到住,這樣會比較實在,風險性也小。

不過我說了,做房東我覺得還是很累(除了收房租以外),因為現在的房客問題都很多,一下子突然網路不通??一下子馬桶不通??一下子隔壁突然看到隔壁不順眼了,還要去排解??所以非專業人士,還是請各位不要貿然隨便投入房地產,畢竟房子只有賣出去那一霎那是看得到價格的,平常行情只是參考價,絕不代表成交價,這點股票跟基金比較靈活,變現性也比較快,看得到牌價不會差太多,好設停損點(房子很難設,一賠絕對會很多),所以投資要先懂得立於不敗之地(不要看到低總價低自備款就很高興,喂!要繳20年哩),再來談利潤(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樣不管是投資房地產也好,基金股票也好,都容易達成長期致富的效果。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房屋買賣出租節稅五撇步大公開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4/19 02:29" 馬婉珍/台北報導

五月報稅季節將開跑,以房地產而言,買賣交易、出租、承租等行為,仍要申報綜合所得稅。專家指出,民眾除了準備相關證明文件報稅之外,也要更了解稅法相關規定,爭取有利的節稅空間。專家根據五大族群傳授撇步,讓你報稅輕鬆又省錢:

一、售屋族可採「財產交易損失舉證」節稅法:


以賣房子的屋主而言,最單純的情況是因賣房子而產生所得,申報方法是以「房屋評定現值」的固定比率,計算出售屋所得。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舉例,屋主張先生位於北市的房屋,評定現值是100萬元,依財政部所公告,出售的房屋財產交易所得標準比率是29%,在申報所得時,應填寫財產交易所得為29萬元。

不過,張先生當初購屋時,所付出的契稅、印花稅、仲介費、代書費等費用,甚至購屋後的裝修費用,若能提供證明文件,都可扣,只要備妥證明文件,將原本出售房子的價格,減去上述稅費、裝修費等取得成本,張先生就可按實際發生的價額,申報財產交易所得,財產交易所得可能低於29萬元。

若張先生認賠出售,依據所得稅法規定,財產交易損失可扣抵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陳俊宏建議,一定要備妥買進和賣出時的相關文件,報稅時可依這些證據列舉扣除。

二、購屋族可採「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扣除額」節稅法:

多數人買屋會向銀行貸款,陳俊宏說,若購買自用住宅向銀行貸款者,購屋借款利息可列舉扣除,每年扣除額最高為30萬元,每一申報戶以一屋為限,並以當年實際支付的利息支出,減去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的餘額,申報扣除。

陳俊宏舉例,小明在2007年所支付的房貸利息共50萬元,但他在銀行的利息收入有10萬元,因此在申報購屋借款利息時,必須以50萬元減去10萬,所得到餘額是40萬元,但餘額已超過申報額度上限的30萬元,所以只能申報30萬元。

三、換屋族可採「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節稅法:

換屋族申報所得稅時,因同時有購屋及售屋行為,且若購買的房屋價值大於原出售房屋,就可從綜合所得稅中扣抵或退還。

不過,陳俊宏提醒,買進或賣出的兩間房屋,必須符合「自用住宅」的條件;且購入新屋的價格必須高於原本出售舊屋的價格;兩間房屋產權登記時間必須在二年內,掌握以上三大原則,才符合申報資格。

四、包租公備妥憑證、提高可供扣除額:


房屋租賃所得的申報方式,一是不需任何證明文件,可依財政部所公告的計算方式,以全年實收租金的57%申報;另一種是列舉扣除方式,陳俊宏說,對於因租賃而發生合理、必要的損耗費用,逐項提出證明,包括修理費、保險費、房屋稅等支出,可列舉扣除,兩種方式可擇優使用。

五、租屋族可採「租金支出列舉扣除額」節稅法:

在外租屋的租屋族,可享一年最高12萬元的租金支出列舉扣除額,只要承租的房子為自住而非營業用途,可附上租屋契約、租金付款證明、與戶口名簿或切結書擇一,做為證明文件。

陳俊宏舉例,單身楊小姐在外租屋,每月租金1.2萬元,年租金支出14.4萬元,若報稅時以「列舉扣除額」,取代「標準扣除額」申報,房租支出的列舉上限是 12萬元,而單身族的標準扣除額是46,000元,假設所得淨額適用6%的最低級距,可產生(120,000-46,000)x 6%=4,440元的節稅效果,可見單身租屋族以「列舉扣除」方式較划算。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網路看屋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2009/04/06)
標榜24小時可看屋、買方可先線上瀏覽等特性,使得網路看屋成為25~45歲購屋人挑屋的必備方法之一。根據房仲內部調查,有近7成民眾,在接觸經紀人前會先從網路搜尋適合的物件、了解附近環境,甚至加入房地產社群等。

國內目前提供網路看屋服務的網站,包括入口網站如Yahoo! 奇摩、Yam天空、各大房仲公司、房地產社群以及房地產專業平台如樂屋網、吉家網等,為了避免網路看屋與實際看屋出現太大的落差,《Money錢》將告訴 你,網路看屋存在哪些盲點?哪些網路訊息只要參考就好。重要的是,網路只是輔助購屋的工具,想買一間好宅,到現場看屋是必要的過程。

1. 為吸引買方 刻意壓低單價來「釣魚」


網路看屋的優點之一,就是買方可主動過濾物件,避免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到處亂看而浪費時間,因此,愈來愈多民眾願意使用「預約看屋」服務,而這些潛在買方就成為部分不肖仲介「釣魚」的對象。

為了吸引更多買方,部分業者會在未取得屋主同意前,就刻意將網站上的總價下修,或是將車位面積併入權狀,使得每坪單價「看起來」相對便宜。一旦買方主動來電後,通常業者會找出許多無法帶看該間標的的理由,並鼓勵你看另外幾間自己開發的案源。

2. 公開刊登精華物件 沒說尚未取得屋主委託


景氣冷颼颼,部分仲介為了度小月、搶業績,會私下在網路刊登並未取得屋主或投資客委託的物件。 倘若買方找上門,業者就挾著已有準買主的籌碼,去說服屋主簽下售屋委託;如果屋主仍然不同意委售,再建議買方可以先看同區域的個案。這類情形最容易發生在買氣佳的精華路段。

3. 物件相同 但各網售價卻不同


擁有買賣雙方資源的房仲和網站業者經常會進行跨界合作。像是永慶房仲網同時提供中信、住商等加盟店的物件資訊;而國內主要入口網站如Yahoo!奇摩、Yam等也有房地產頻道,樂屋網、吉家網等房地產專業平台則與各大仲介合作,建立房地產交易平台。

由於房地產物件資訊均掌握在房仲公司手上,入口及平台網站多少會有資訊落差,而屋主偏好簽下「一般委託合約」,交由不同仲介銷售,因此也會發生相同物件,在不同通路、卻有不同售價的混亂情況。

4. 照片含糊帶過 多半是避免同業來搶案

不用出門就能看到房屋,是上網看屋的優點之一,由於網路上的實景照片有些是經紀人提供拍攝角度建議,讓專業攝影師現場操刀,或部分由經紀人自己拍攝。如果 碰到獨賣(也就是專任委託)案件,為了避免同業干擾或搶案源,有些經紀人會刻意不呈現該棟大樓的外觀,或只拍屋內角落,甚至只有附近學校、捷運等大環境, 就想矇混過關,讓你無法清楚了解該物件的座落地點,這樣一來,對上網看屋的消費者來說自然也造成困擾。

5. 網路照片很漂亮 實際看屋卻有落差

為了讓買方留下好印象,網站上的照片、影片多半經過軟體修飾,經紀人也會擷取最有利銷售的4~6張精美照片放上網,這樣美化、篩選的過程,難免使買方有錯誤期待,等到現場看屋後發現有落差因而產生失望感,也時有所聞。

若與其他電子商務網站相較,網路看屋並不涉及交易與金流,隱惡揚善的照片只能算銷售手法,也無可厚非,只能奉勸買方網路看屋後,還是務必親自到現場一探究竟。

6. 搶手的「紅蘋果」物件 未必會在網路公開


通常經紀人簽下委託約後,仲介公司會經過三道主要的內部流程,包括製作說明書、產權調查、最後會進行照片或DV的拍攝,大約需要1周工作天,這段資訊空窗期就是經紀人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若是超級搶手的「紅蘋果」物件,經紀人有把握在短時間內當「大炮」,亦即買賣雙方透過同一經紀人成交,就能領到最多的獎金,因此會說服屋主不要將售屋訊息公開在網路,就有不少經紀人私下承認「真正的好蘋果不會出現在網路」的說法。

7. 公開成交價格 但計算方式可能不同


美國、中國、香港等地的每筆成交價格,在官方網站都能一覽無遺;反觀國內,近1年仲介公司才在官網上公開成交行情資訊,而且只能提供透過自家公司成交的價格。

由於沒有官方、公權力的介入,仲介公司公開的成交行情資訊也並未統一,像是要公布多久前的成交資訊?用總價或單價呈現?車位是否另計?樓高是否標明等等,這些公開的資訊是否事先經過篩選無從得知,也難保正確無誤,以及沒有任何商業利益的色彩。

8. 只誇自家件數多 不說把已售物件來墊檔

「擁有最多物件」是許多網站行銷手法之一,當然也有不珍惜信譽的業者會將已經過了委託期限或已售出的物件,留在網站做為墊檔資訊,讓買方誤以為「哇!可以 挑的物件這麼多。」其實消費者要建立的觀念是,「物件多」並非瀏覽網站的重點,反而是網站能否提供正確、即時的資訊才最重要。

9. 提供格局圖或座向 但可能與現場有出入

多數網站會提供格局圖或平面圖,但礙於目前格局圖多半是經紀人手繪,再由美工人員繪製,執行的過程難免有丈量或座向標示不清等錯誤。因此網路看屋最 好只著重在隔間適不適合為主,別計較比例與座向方位是否正確等細節。不過,由於格局圖屬廣告的一部分,若仲介公司「刻意」美化或修改格局,已屬違法行為, 民眾可自行列印格局圖做為自保。

10. 連鎖房仲連鎖call 原來是客戶資料共用

許多買方都有類似經驗:只要曾經在房仲網站留下聯絡電話,或是經過一次現場看屋、跟特定仲介人員留下資料後,沒多久就會接到不同仲介人員打來的推銷電話或簡訊,煩不勝煩。

這是因為部分房仲業為了提高物件配對成功的機率,希望同仁可以將客戶資料分享給內部同仁,所以就算你只留給特定人員,還是會接到其他不同分店、不同仲介人員的電話。若不想下次碰到這樣情形,請勇敢的拒絕!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你還在靠廣告買基金嗎?


( 2009/03/11 12:31 王志鈞 )

在投資理財的領域中,許多上班族存有一個迷思,以為自己不懂投資,完全對理財是外行的,只好靠著財經專家來協助理財。

至於所謂的「財經專家」,是指什麼呢?

多數時候,投資人是被所謂的「紙上專家」所眩惑住了。因為業者砸經費製作精美的廣告,以投資美好的未來作為主訴求,進而將業者所代理的投資商品、銷售人員,一一點石成金,讓散戶相信只要把錢交給這些「財經專家」,就會有真實且炫目的財富存在。

事實上,這類財經專家只是廣告所塑造出來,讓投資人覺得可以安心,進而放心在市場作投資的假象。

在為數眾多的財富管理廣告當中,我覺得,共同基金因為強調簡單、安全與委託專家進行操作,因此最能打動上班族的心,並捨得將銀行存款裡的血汗錢,以定期定額加長期投資的方式,搬移到共同基金的帳戶裡頭去。

一如財富管理廣告所訴求的,投資人以為自己得到了黃金人生,彷彿只要手上握有一檔或數檔基金,未來的人生就是美好的、鍍金的,充滿了亮麗的色彩。

但問題是,共同基金的申購書上,明明用白紙黑字寫著:「投資基金不代表絕無風險,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投資人申購了一檔基金以後,還要自負投資盈虧,那麼,到底投資人繳了那麼多的基金管理費用,得到的是什麼呢?

更何況,無數的基金管理費用並非單純拿來供養一個專業的研究團隊與基金經理人而已,從報章雜誌所充斥的無數財富管理廣告來看,基金投資人所定期繳交的管理費用,其實多數都權充基金的行銷、廣告與品牌費用。

投資人花了那麼多的錢,其實卻是自掏腰包,幫業者做了廣告,最後只是換來一場「紙上富貴」或「黃梁一夢」。

從去年全球金融風暴發生以來,共同基金就已被證明是淨值非常不穩定的投資工具。問題不是出在基金這種商品有何問題,因為基金跟股票投資一樣,都是有風險的,投資人本來就必須自行承擔風險。

但問題出在,基金業者透過廣告、行銷與新聞公關方式所形塑出來的基金美好印象,讓多數上班族完全忘卻「風險」的存在,進而像吸食嗎啡或大麻一般,自己以為將擁有未來真實的財富,但實際上,這些財富卻奠基在市場的高度波動中,充滿著不確定性。

投資基金必須靠投資人自己掌握風險趨避原則,靠自己掌握投資的遊戲規則與市場趨勢,而不是定期定額加長期投資,就能夠傻傻的賺到錢。除非投資人自己具有「有錢人」的投資腦袋,否則,靠品牌廣告所加持出來的「有錢人」迷思,完全是夢幻的、虛無飄渺的。

投資靠他人是行不通的,買基金靠廣告也是不明智的,而業者靠誇張廣告來銷售基金,更是不道德的。同樣的行銷費用,業者應該拿來教育理財門外漢,讓投資人理解什麼叫資產配置?什麼叫財務規劃?什麼叫理財計劃?如此,才有可讓財富管理市場進入雙贏的良性循環。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7種能領「世界級」薪水的人才

文/陳雅慧
2009年3月 Cheers雜誌


佛里曼是新聞工作者,他曾覺得謝天謝地,因為自己不是會計師或是放射科醫生,必須擔心工作被外包到印度或是澳洲。但是沒多久他就發現為降低人事成本,路透社已把記者的工作切割,把附加價值低的新聞快報和圖表製作,交給學過會計或是科技背景的印度記者。

也就是說,未來國際貿易的標的不僅是能被裝箱的商品,也包括所有能透過電子遠距傳輸的勞務。不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工作消失,解決之道就是要讓自己變成像佛里曼一樣「碰不得的人」。

在抹平的世界中,碰不得的人有3大類。第1類是真的「很特別或很專業」。比方說籃球飛人喬丹、作家J.K.羅琳、腦神經外科醫師或是國家頂級的研究人才,這些人的工作不是太特殊就是太專業,他們有全球的市場和要求世界級報酬的本事。

第2類是真的「在地化」和「深耕」的人。這類人很多,之所以碰不得是因為必須在特定地點和客戶親自面對面互動,並牽涉到某種特定的當地知識。如牙醫、離婚律師、水電工、保姆等。有高階也有低階,薪資則因當地市場供需而定。

第3類則是多數白領中產階級的工作,過去是不可取代也不能外包,但是現在已經變成「老中間」類型,因世界被抹平承受著被外包、被取代的威脅,譬如,資料輸入、證券分析、會計、組裝等。

那麼「新中間」工作會是什麼?佛里曼採訪全美很多成功立足抹平世界的企業,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顯然貴公司有許多不錯的中產階級工作。是什麼人在做?做的是哪些種類的業務?」佛里曼歸納出抹平世界中企業「事求人」需要的是:

一流的合作力和協調力:尤其是在使用全球性人力的企業,和他人合作,或是協調工作內外的合作。當全球化供應鏈愈複雜,如何增加這供應鏈的效率,將會湧出許多「新中間」的工作。

一流的整合力:知識和創新的疆界不斷被突破,下一波的價值突破可能就是下一波商機,因此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都可能被重新整合。怎麼整合?能夠兼備創意和可行性的就是炙手可熱的人才。

一流的解釋力:當風馬牛不相及的各種元素愈被整合,就愈需要擁有一流解釋力的經理人、作者、老師、記者等,把複雜的事情說得簡單能懂。譬如很多人會寫軟體,但還要能向客戶解釋:「這軟體能替你做什麼,如何嵌入現有系統,好處在哪?要花多少錢?」能夠說清楚以上答案的人,比寫軟體的人重要多了。

一流的調變力:因為每天都有更多的工作外包,所以工作者必須隨時準備學習新的知識適應新的工作,也就是成為「博才」。專才往往技術有深度,但視野卻窄,他們的專業在同一圈圈會被承認,但圈外卻很少有人重視。通才視野廣,技術沒有深度,但是得不到夥伴和客戶信任。博才則是在不同狀況中可以應用深度技術,一直能學新技能,建立新關係,擔當新角色。博才不只能一直調變,還能一直學習成長。

環保將是大生意:佛里曼自己不正是靠環保議題寫出一本本新的暢銷書?

個性化是一種競爭力:把可被取代的工作加入個性和人性,就可能被提升為「新中間」的工作。因為個性和人性是電腦和機器人無法超越的。

在地化也是競爭力:結合全球化科技滿足在地需求,也會創造很多「新中間」工作。譬如懂得運用衛星天線、寬頻、黑莓機的個人可能成為創業家。

若是你能夠具備以上的能力,或許你就會如同佛里曼一樣,躍升為第1類「碰不得的人」,要求世界級的薪水。
就是這種人才

引進佛里曼暢銷書的台灣伯樂

2005 年出版《世界是平的》一書的雅言文化,是一人公司,負責人顏擇雅是老闆、版權主管、編輯也是行銷。佛里曼上一本《了解全球化》在台灣賣得不好,因此《世界是平的》乏人問津。但曾經擔任大型出版社版權主任的顏擇雅,卻因擁有「在地化」的競爭力,讀出了台灣讀者的需求,引進了這本後來在台灣也非常暢銷的書。

顏擇雅認為,出版最難的是向讀者解釋閱讀它的理由。顏擇雅成功簽下同業眼中的冷門書,把冷門做成熱門,正說明了她不僅擁有深耕在地的眼光,也具備「一流」的解釋力。

大膽殺價!3原則便宜買好屋

文/盧昱瑩 圖/黃建賓
2009年4月 Cheers雜誌

台北市民權東路六段,這裡在去年房價最高點時,曾經一坪飆上近50萬元。去年12月,魏小姐一家在此買了一間新成屋,當時該區一坪的行情已跌至35?40萬元,最後她以每坪29萬元成交。

魏小姐沒有特別會殺價,她只是「等」,等上2、3年,等到有賣方急著把房子脫手。今年總算讓她等著,因為「買方市場」回來了!

隨著金融海嘯大浪打來,台灣房市從去年總統大選過後便開始向下修正。以台北市為例,永慶房屋統計,去年3、4月台北市房價平均37.2萬元/坪,如今已跌到 28.1萬元/坪,交易量也持續創新低。房市不景氣,正是談價格的好時機,近來看屋民眾的確增多。以提供新成屋、預售屋案件為主的網路地產王公司來看,執行長何至元觀察,網站流量自農曆年後便成長了15?20%。

然而,看屋者多,實際購屋者少。住商不動產專案主任徐佳馨表示,賣方對於房價仍有期待,價格很難壓下來,像是內湖捷運近期即將通車,賣方等通車,成交件數就少;此外,選在去年房市最高點之前才進場的投資客,現在更不想賠錢賣,因此形成買賣雙方的價格拉鋸戰,成交期因而拉長。

不過,徐佳馨也提到,去年11、12月金融風暴發酵後,已有屋主開始繳息不正常,「2個月沒繳先被警告,6個月沒繳,屋子就只好淪落到法拍市場。」因此她預測,今年6、7月會有不少法拍案件釋出,換言之,房價再往下探底的可能性大增。

對於首購族,或是欲換屋的民眾,現在正是多看、多比較的好時機。

特殊物件、非市中心好談

過去房市景氣大好時,豪宅、店面和小套房這類特殊物件,是投資客投機的大好天堂,但隨著房市轉趨低迷,這些物件也是他們最感困擾的標的。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指出,投資客的房子賣不掉、租不出去,再加上房貸壓力,如果你現在想要接手,這些特殊物件的價格會比較好談。只是要先考慮,如果你是買小套房或店面然後打算出租,現在的租金行情都下調至少1成,而且租不租得出去也是問題。另外,供給量大的地區,租金行情也十分混亂,「單一個體戶太多的套房,最好避免,」倪子仁建議。

若以地點來看,跟著市中心房價起漲的郊區,會是適合議價的地區。倪子仁分析,台北市南港、內湖、文山區之前的新成屋最高開到每坪70萬元,現在回檔到60萬元,等到捷運內湖線通車,利多出盡,房價就得回到市場供需面來看。「55萬元看有沒有支撐。」他進一步強調,當遠離市中心的房價開到50萬元一坪,很多人會乾脆選擇買市中心(如北市大安區)的中古屋,除了交通便利,房價抗跌更是誘因。「這就表示非市中心的房價已經開的太高,」如此一來,要談價錢也比較容易。台北縣如三峽、林口等推案量、餘屋量大的地區,也有斡旋空間。

整體而言,倪子仁預估,下半年台北市房價還會向下修正5~10%,台北縣也有10?15%的下修空間,中南部更大,超過20%。

賣方心急,買方就強勢,要能成功談價,遵循以下3原則,就能使你議價攻無不克。

原則1 問銀行,確定市場行情

所有專家都會告訴你:「不要漫天喊價!」不懂行情而亂砍價,根本買不到房子。

買屋前6個月至1年的時間,就要開始看屋。部落客水瓶貓,常在婚禮社群網站上被問到殺價絕技,她當初看了1年多,跑遍台北縣中永和、新店、安坑等地3、50間房子,去年1月決定落腳現在的住處,「看愈多就會愈實際,」她說。
走進水瓶貓位於三重的家,以白色為基調的日式鄉村裝潢風格,整個空間散發出暖意,居家一隅的乾燥花和手作布置,更將白色妝點出驚喜。笑稱自己殺價殺得不夠低,但其實與附近開價約700萬元、同樣是三房的房子比較,這間三房中古屋她從530萬元殺到400多萬元,已經相對便宜。

房仲網站、政府網站公布的成交價,水瓶貓只作為參考,因為最精準的成交價格,來自於「銀行」。一開始,她先打電話到往來銀行的房貸部詢問:某路段、屋齡約10年的房子成交價大約多少?可貸款多少?銀行會估算出一個合理價格,有了底才好與屋主斡旋。

著有《田大權教你精打細算買好厝》、《錢進房市最想問田大權》的大聲行銷顧問公司執行總監田大權也十分贊同這種做法,「因為銀行通常是最保守的。」尤其在房價混亂的現在,殺價要有基準點,如果賣方把價格調高讓你殺,你以為殺了200萬元很多,卻不知賣方還是賺很多。因此,田大權建議回歸基本面,買屋之前在同個區域找3、5間銀行問問,就能找出大致的房價落點。

若是預售屋,也可先問銀行鄰近地區中古屋的行情。「一間房子通常住10~15年就會換,買之前可先問附近10年的同性質案子,房價下跌或拉高了多少,」田大權說明。

懂行情,是確保自己不會當冤大頭。但如果能進一步了解賣方狀況,價錢就能再往下砍。

原則2 賣方急,價格更好談

只要賣方急需用錢,買方就有得談。

一位房仲業者提供一個訣竅:向房屋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調閱地政謄本。謄本上會註明標示、所有權、他項3個部份。標示代表著房屋的基本資料,所有權是屋主的基本資料,他項則是顯示銀行設定的貸款金額。「用這個金額去除以1.2,就能知道屋主當初實際的貸款金額是多少,」該名業者解釋,多出0.2的部份是銀行預先估計未來房子可能法拍的執行費用,因此除以1.2之後,就能算出屋主確切的貸款金額。

以他項顯示貸款金額1,200萬元為例,除以1.2,該屋主實際貸款金額就是1,000萬元。假設貸款7 成,就能推估賣方之前的購買價格,「如果他項有第2筆,更說明賣方有二胎房貸,一定很缺錢!」但要注意的是,你得先有房子詳細的地址,才能查到這些資料,而且如果對方沒有貸款,就不會有「他項」這個項目。

以為只有中古屋比較好殺價?其實價格看似頗硬的預售屋也能殺。

原則3 大膽殺,別對建商客氣

1978年次的李小姐,大學畢業後就開始不斷看屋,目前已看過上百個建案。2005年,她和男友看上內湖區的預售屋,只是當時價錢高、他們沒存什麼錢,所以不了了之。半年後,剛好看到路邊廣告,才去看了第2次,而建案再過一星期即將開工。

當時銷售小姐說,只剩下8樓一戶,他們不甘心,隔天再請男友父母去問,結果銷售小姐竟拿了頂樓一戶出來賣。「可能覺得父母比較有經濟能力吧,」李小姐猜測。因為銷售小姐謊報被「抓包」,所以他們後來一行4人才有籌碼大殺價,以8樓價購買頂樓戶。原本29坪、開價1,330萬元的房子,最後以1,000萬元成交,還包括車位。

「男友的爸爸很狠,但也讓我學到不能跟建商客氣,」李小姐笑著說,當天他們開價之後就賴著不走,從晚上6點多一直待到9點多,堅決不讓價,就是要和代銷公司「耗」,從銷售小姐、主管,到最後案場負責人出面,才終於談成。

曾經李小姐也是看到美美的樣品屋,就迫不及待下訂金,有了這次交涉經驗,她更知道殺價時立場要堅定。「不能因為總數大,就覺得10萬元好像沒什麼,你平常1 個月也花不到這麼多。」李小姐強調,銷售公司都有很多話術,例如「你要的單位沒有了」、「價格已經很低」、「捷運快要通車」,但你也不能因此調高心中底價,「寧可回家想一想,先冷靜一下。」

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提過,通常一個樣品屋蓋好到所有單位賣完,差不多需要半年,最能夠殺價的時間就是前、後10天。前10天代銷公司想「開市」,後10天則是業務為了衝整體業績,他會為了賺整體業績獎金,而捨棄佣金,所以這兩個時段比較好談價。

另外,「團購」不是只能用在買民生用品,買屋也可以。例如網路地產王會先幫網友向建商談好幾戶特惠價的房子,只要集合超過5個人,就能預約看屋;或是網友對於某建案有興趣,也能集體去談價。雖然團結力量大,但何至元也提醒,不是參與團購的所有人都一定會買,如果10個人中只有1個人打算購屋,就不容易議價。

買屋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支出,如果不想花冤枉錢,務必在談價之前做好功課。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一個36歲竹科RD主管寫的文章

學多懂多,懂多煩多,煩多想多,

想多做多,做多付多,付多拿多,

拿多花多,花多吃多,吃多病多,

病多-日子不多, 最好還是別管那麼多,開心多多!



國中為了高中聯考補習,有的人國一就在補了。到了高中或高職為大學聯考補為四技二專補,念了大學發現大學生多了又去補研究所。 一補就是大二補到大四畢業。

念了研究所以為可以輕鬆了,發現老師每天都在找人作奴隸, 每晚待在研究室裡一待就是十六個小時。 研究所畢業以後,進了上市公司當了RD工程師。以為人生終於可以享受努力換來的果實了。結果呢…

早上八點半上班晚上12點半下班, 一個月六萬多…。不知不覺已經三十六歲了!

如果你問我過去這三十六年來可以回憶出些什麼? 我想了很久… 我可以告訴你十二歲以前~
我只記得考試沒有滿分少一分打一下。

十六歲以前,我只記得~老媽每天說沒有考上雄中你就不要做人了,還要每天被迫穿上雄中的校服睡覺。

十八歲那年~~~我覺得我愛上了每天和我一起等公車的雄商女孩, 鼓起勇氣向她搭訕的時候,她告訴我~~~我背後的男生已經像她告白了(高雄高工的)。 媽媽說沒關係等你考上一流的大學,會有很多女生倒追你。我不知道什麼是一流的大學,我只知道~~~

想要回家填志願卡,心想終於可以到輔大享受"所有的男人都會犯的錯"時,媽媽說你給我念交大!

當我大三那年我仰望著天空大喊~~~史密斯阿你的電子學是寫給鬼看的啊!

碩一那年遇到了我小學同學在~~~中正路開修車場雄工畢業一個月十二萬…

退伍之後在竹科一家小公司上班~愛上了當時的總務科小姐,猶豫了兩年~決定展開行動時她拿出一張喜帖給我…於是我離開了公司(傷心地!)

今年我36了…

沒交過女朋友沒騎機車載過女生沒和女生握過手~沒有愛情…只又每天面對一台~Viewsonic 555的TFT螢幕,喀喀喀喀的鍵盤聲。

之前!我po的文章得到大家的熱烈迴響,可是可能因為我文筆不好。很多人以為我是感慨沒有女朋友,而看不出我文中所想表達的意思。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早上三點,我正在準備明天中午的午餐會報的資料。你知道這就是RD部門主管的生活,你們知道嗎?

就在剛剛我在樓下買了一包七星和一杯咖啡,仰望著天空看著星星。說實在的我有時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自殺重新投胎。免得時時刻刻被寂寞所凌遲轟炸…

回想起小時候功課沒有滿分學校是少一分打一下,回到了家裡還要再被打一次。到了國中念了不知道為什麼叫A段班的奇怪班級 ~(那時還有能力編班)。

國中的生活,似乎就是為了考高中而活。念了高中似乎又是為了考上一流的大學而活。考上了大學,以為人生真的開始舒服平坦了。也不知道老媽是聽了那個王八蛋說:念電機最好考研究所的奇怪意見...又被抓去考研究所。

我這一生好像就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而活著。

我很想問學校的老師為什麼要念那麼苦?也很想問我老媽為什麼要我念第一志願?可是我聽到的答案永遠都是~~~「為了你的前途為了你的將來!」

就是因為這句話,我從小被教育成~以為那些沒考上大學的或是沒念好學校的,將來一定要吃苦,將來一定要靠勞力吃飯。「將來」一定…沒好下場…

就如同很多版上所謂的一流大學一流科系心中所想的一樣…但事實的情況和你想的會很不一樣。
可是我不知道所謂的將來要多久,我等了36年…

就如親朋好友所預期的,一家上市公司的小主管一年,一百五十萬的年薪。一台LEXUS 3000cc休旅車、一棟 46坪 位於市區的公寓房子、一堆股票、一堆存款以及「自己一個家」

也許很多人會羨慕我小有成就,但是我想告訴你這不是幸福更不是快樂。當你們瘋狂的追逐著名校的研究所,瘋狂的期待將來有著百萬年薪、名牌轎車時,你的下場十分有可能像我一樣。

因為這些奢侈的物質生活,對許多RD而言根本連去使用的時間都沒有。況且如果沒有一個心愛的人,陪你一起享受這一切那麼…一切的努力都將是毫無價值的…因為當你到了我這個而立之年時,你會恍然覺得~你將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架構在自己的痛苦上。去追求人人稱羨的名利是多麼不值得…

該玩樂的時候就要玩樂,該睡的時候就要睡,該交女朋友的時候就要去追!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課本考試還有補習班上面,不要羨慕那些所謂的科技新貴、什麼股票分紅百萬年薪之類的。
那些只不過是老闆吸乾你的血液之後~~~吐回一點給你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

難道真的要念研究所…真的要念台、清、交、成...真的要當RD才能賺大錢嗎?你們真的認為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嗎?不要被媒體騙了,找工作沒那麼難,百萬年薪只要努力各行各業比比皆是!

順便告訴你們一件事,當年我們班上只要待在RD部門的不是未婚~就是離婚,還有一個更慘…孩子的老爸不是他…

學多懂多,懂多煩多,煩多想多,

想多做多,做多付多,付多拿多,

拿多花多,花多吃多,吃多病多,

病多-日子不多,

最好還是別管那麼多,開心多多!

人人都是業務

時代快速的變遷,社會不斷的進步,但我們下一代的競爭力,卻沒有以等比的方式成長,留在他們身上的,盡是一些令你嗤之以鼻的想法、錯誤的價值觀、好逸惡勞的態度跟不勞而獲的念頭。
先前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應徵『業務助理』的工作,一坐下來,
我還沒問她問題,她倒是先問了我四個問題:

1. 請問你們是否有『勞、健保』?
2. 請問你們是否有『週休二日及三節獎金』?
3. 請問你們是否可以『準時下班』,因為我晚上都要陪我男朋友 …
4. 我不要做業務喔,還有,如果薪資低於 NT$ 30,000元,我就不考慮了 !!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滿腦子想的都是企業可以提供她什麼福利,她完全不在乎她可以拿什麼來『換』!!
這樣的態度,令我感到相當悲哀。
我好奇地問她:你真的準備好要出來工作了嗎 ?
她說:是阿,不然我幹嘛來面試 !!
我又問:你可以談談你的專長嗎 ?
她回答說:我很會唱歌喔,我的個性很好 !!
我再問:還有其他的專長嗎 ? 或是你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
她回答說:只要不要當業務,一般行政工作,接接電話、打打電腦,我都可以阿。
我又問:為什麼你那麼討厭業務工作,你知道什麼是『業務』嗎 ? 你曾經做過嗎 ?
她回答說:沒做過阿,只是當業務要跑外面,皮膚會曬黑,而且我討厭推銷東西!!
我再問:你知道你現在就在當一個業務如何推銷你自己 ?
她回答說:才不是勒,我是來面試的 !!

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有同樣的衝動,想要拿個榔頭從她的腦袋狠狠地敲下去…。
但,就某種層面來說,你跟她一樣,不想做業務,對嗎 ?
如果你跟她一樣討厭業務工作,那很抱歉,我必須很鄭重的告訴你,請你豎起耳朵聽清楚了:
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在做業務,上至總統,下至農夫,無一能倖免,怕的是你不知道而已。
既然說到『業務 』,就來跟大家談談,到底什麼是業務 ?
在此我們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業務』?
只要最終達到『成交』,或有『交換行為』,都叫做業務 (這是終極目的)。
在古代沒有業務這個名詞,但有四個字,詮釋的恰到好處『以物易物』。

接著跟大家說明一下 365 行,行行都是業務:
職 稱 說 明
總 統 :超級業務員。每到選舉時,就會一天到晚兜售他的政見,希望你把神聖的一票投給他。
慈 濟 :她銷售的是思想、信仰。
老 師 :超級業務員。兜售他的專業知識、學識,換取報酬。
醫 生 :超級業務員。銷售他的醫術、專業,換取報酬。
漁 夫 :中級業務員。靠著他捕魚的技術,換取金錢。
農 夫 :中級業務員。費盡千辛萬苦種的稻,所為何來 ? 當然是賣給你我囉,不然自己吃嗎? 就算自己吃,你也是得用自己的勞力、時間,去換取,你始終是個業務。
客服人員 :一般業務員。銷售你的專業、你的服務,換取一份糊口的薪資,讓你可以生活下去。
公車司機 :一般業務員。銷售你開車的技術、你的時間,換取金錢。
大 樹 :人類吐出的二氧化碳,是它賴以生存的必要成分,我們與它交換最需要的氧氣。

因此不要再對業務有任何的曲解與不敬,沒有了業務的行為,世界將無法轉動,任何物種也都無法生存,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彼此賴以生存的對象,我們都在交換彼此的需要。

一個小小的助理、行政、會計 … 不論任何一個工作,都是業務;如果你沒有任何『產值』,沒有拿點東西來與企業『交換』,是不會有人願意給你薪資的,同時你還必須了解,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捨棄業務行為。

妳感嘆時機不好嗎 ? 你認為經濟衰退嗎 ? 你想要百萬年薪嗎 ? 沒問題,永遠記住,你我都是業務,只是你準備好拿什麼來『換』了嗎?

超級業務員 (值得我們深思........)

釋迦牟尼看到人間有眾多的凡人想出家,心想到底誰才是真正想為宏揚佛法而來,於是他拜託全世界擁有最多信徒的業務記錄保持人「耶穌」來幫他面試,希望能找出一位像耶穌一樣的超級業務員。

耶穌握著釋迦牟尼給他的名單,依地址一一拜訪。

耶穌先把自己扮成一位傳教士,來到第一位準和尚家,主人客氣的請耶穌進屋內坐,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耶穌便起身告辭,並回報釋迦牟尼,說這一位和尚不適合弘法,因為他的書架上居然沒有半本佛書,「他根本沒有想讓自己成為佛法專家的決心,怎會有能力宏揚佛法?他低估了佛法,也低估了別人的智慧。」

釋迦牟尼點頭同意 。

耶穌旋即來到第二名準和尚家中,當準和尚來應門時,耶穌從門縫中瞥見這個人家的書架上擺有許多佛書,心裡感到十分安慰,於是順勢將手上的聖經送給這位準和尚,可是準和尚連忙阻止耶穌的舉止,並表明自己是一名即將出家的人,不能再讀聖經。

耶穌識相地與第二位準和尚道別後,回報給釋迦牟尼說,這也不是一位合適的人選,「因為他沒有氣度再讓佛法更有包容性,他不懂得在說出自己的看法前,先聽完別人的想法。』

耶穌緊接著來到第三位準和尚家,耶穌很高興在他家中看到滿屋的佛書,準和尚也很高興地收下聖經,前兩位準和尚所缺少的特質他都一一具備。

當兩人坐定後,門鈴聲再度響起,準和尚起身應門,這時候,耶穌從門縫間瞧見一位神情沮喪的中年男子,從男子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急切地想見到這位準和尚,但在準和尚簡短說了幾句話後,男子的神情也從期待轉為失望而離開。

準和尚回座後,耶穌詢問剛才的訪客是誰,準和尚說:「那位男子的母親不久前才意外過世,父親又重病在床,因此常來找我訴苦,我剛才是向他說明這幾天我要閉關靜坐,因此請他未來這一週先不要到我家來。」

耶穌聽完後起身告別,並向釋迦牟尼報告,此人也不適合。「因為他不了解出家的真正意義。出家是來普渡眾生,來分擔別人的感受,而不是先照顧自己的感受,可是他卻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別人的感受之前。」

耶穌來到第四位準和尚的家,正準備按門鈴時,這位準和尚剛好開門準備外出,耶穌瞧見客廳裡擺有佛書,就自我介紹是新到任的社區牧師,現在正挨家挨戶地送聖經傳教,「但看到您是一位穿袈裟的和尚,覺得送聖經似乎有些觸犯到您的信仰…」,和尚友善地連忙說不會,並表達很想了解其他宗教的意願,耶穌接著問道:「看您匆匆忙忙地,好像要趕著出門是嗎?」

和尚回答說:「是的,我正好要出門,沒能請您進來坐坐,因為有一位中年男子的母親重病,這位男子已經連續兩天沒來看我,我有點擔心他母親,因此想過去看一看。」第四位準和尚匆匆告辭後,耶穌欣慰地目送他離去,並對釋迦牟尼說:「他才是你的超級業務員。」釋迦牟尼詢問耶穌推薦此人的原因...

耶穌回答說:
「他會先要求自己的專業,他會先聽完別人說的話, 他會先照顧別人的感受,他會先擁抱別人的問題。」

空難刷卡不理賠

目前只有:中國信託 花旗 國泰世華 這幾家針對定期包機例如台北-大陸刷卡附贈的飛安險是存在的

一般民眾都認為刷卡買機票,發卡銀行會負起理賠責任。但是台北市議員在華航空難之後,對發卡銀行逐一調查,結果發現,如果民眾坐的是航班表上沒有表定的包機或是加班機,90%以上的銀行,都有權利不理賠!請消費者睜大眼睛。

刷卡買機票,或支付旅行社的團費,真的就可以獲得飛安的意外保險嗎?那可不見得!?因為如果您買的是航班表上沒有的包機或加班機,一旦出了事,和發卡銀行配合的保險公司,可以不負理賠責任!因為目前旅遊平安險上規定的公共運輸工具是指經政府許可,在固定航班,固定路線上的交通工具,就因為這固定兩個字,如果不在表定上的飛機,有變動性,就可以不理賠!

根據議員的調查,包括日商三井,新光,泰安,國泰,蘇黎世等五家產物保險公司都對包機和加班機,不負理賠責任,而國內和他們配合的發卡銀行,更多達24家,佔90以上的信用卡市場。

暑假旅遊旺季又快到了,查清楚飛機是否在固定航班表上,並詢問保險理賠條款,才是消費者唯一自保的方法!

自費看病 有時比用健保便宜

以下的文章是從聯合新聞網轉錄的. 下次如果是只是回診記得自費看病,多少可以省一些錢哦!

盲腸炎開刀的老李,回診拆線時,理所當然的掏出健保卡遞給櫃檯小姐,並告知他是回來拆線的手術病患。櫃檯小姐好心的提醒老李,「小病用自費身分就醫,會比用健保身分就醫便宜喔!」讓老李聽了一頭霧水。

其實,看病的部分負擔又可以分為「門診基本部分負擔」、「門診藥品部分負擔」。如果還有接受復健物理治療或中醫傷科治療,還要多給付「門診復健部分負擔」。不拿藥、不檢查、不做復健時民眾可以拿出自己的醫院帳單,好好端詳一下,會發現以健保身分就醫時,需要付掛號費、部分負擔,如果有拿昂貴藥、先進的檢查,甚至是門診手術時,不要懷疑,用健保身分看病就沒錯。但是如果不拿藥、不做檢查、不做復健等情況下,以到台大醫院自費看病為例,掛號費100元加上醫師診察費277元,共377元;在台北榮總的掛號費100元,加醫師診察費213元,共313 元;在馬偕醫院掛號費100,加醫師診察費250,共350 元。但是用健保卡就醫時,上一趟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馬偕醫院等醫學中心級的大醫院,負擔100元的掛號費,和360元的部分負擔,看一次病的基本消費最少從460元起跳。

所以小病上大醫院的病患,如果真的只有看上次門診的檢查報告、傷口拆線,或是要請醫師開診斷證明書等小事,用自費的方式看病,會比用健保身分看病更便宜。結帳時請櫃檯小姐先算算看這種自費就醫費用比健保就醫便宜的情況,通常都是發生在醫學中心等大醫院,比較少發生在診所。在診所就醫,還是以健保身分就醫便宜。有些醫院的櫃檯小姐會主動提醒病患。如果病患覺得用自費身分就醫,可能比較便宜,就請櫃檯小姐兩種方法都算算,再選擇比較便宜的方式結帳。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效法富爸爸》3檔高股息 養我一輩子


Smart智富月刊 第128期 2009-03-31 撰文者:劉 萍

好的股票,可以養你一輩子,你相信嗎?

今年39歲的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就辦到了!從2003年開始,他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而且3檔股票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也在下一年度和自己的存款一起滾入,投資相同的股票。

6年下來,他從口袋拿出來養這個現金流果樹的本金只有180萬元,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累積報酬率168.67%,平均年報酬率達16%。假設蔡海茲把相同金額的資金,存在銀行放定存,6年下來,利息只有10萬多元,年報酬率相差14%之多。

儘管去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跌46%,但是,蔡海茲對這個用股票打造平穩現金流的果樹,非常滿意,不但抱股不賣,還打算用相同的股票再存4年,讓果樹再長大1倍。按他估算,屆時,每年光靠股票配息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至於現在,這個現金流果樹,每月就可為他產生近3萬 6,000元的股息收入。

用這套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不必管股價波動、不怕股災,也能賺進穩定的現金流,「這等於是自己DIY退休年金,而且是活多久、領多久,還可能愈領愈多!」這位研究員出身的上班族如此說。

打破觀念,不再賺價差 改賺配息讓錢不斷流進來

蔡海滋會想出這套方法,是被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的一句話啟發,他說:「好資產,必須能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高股息股就是這樣的好資產。

在用這方法之前,蔡海茲投資股票達10年,原本只想靠股票快速致富,每天看技術線圖、搶進殺出,總是賺小、賠大,賺兩萬元、賠10萬元。10年下來,總投入近200多萬元本金,只小賺10%左右。「花那麼多心力,卻是白忙一場,」

投資不一定穩賺,工作也不是鐵飯碗。做研究員多年,每次遇到不景氣,公司都會先從研究部門先砍人,「2001年網路股災後,市況不好,我爸媽擔心有一天會裁到我,一直勸我去考公務員。」但蔡海茲沒去看考試用書,反而把當時新上市的《富爸爸,窮爸爸》翻了好幾遍。

他發現,清崎是靠買入好資產,然後從資產中得到豐沛的現金,再進行投資,因此致富。而清崎和他最大的差別,在他買賣股票只想賺價差,努力要賺「一次性收入」,並沒有設法讓持股變成一種「持續性收入」。

但是,按照清崎的建議,把配股、配息滾進投資帳戶,隨著投資股票的市值長大,配息跟著大增,「如果1年配息足夠1年生活之用,只要投資的公司不出事,股票就不必賣,錢就會一直流進來!」蔡海茲分析。

單有觀念還不夠,他再用高股息股中鋼做試算。他把中鋼自1991年至2000年的每年開盤價、配發的股利等數據全部找來,以每年固定投入10萬元,加上前1年配息,在開年第1天開盤就買進,如此連續做10年,結果發現,總投入現金是100萬元,10年累積的資產總值可達140萬元。

那段期間,先後發生亞洲金融風暴、網路股災,中鋼股價從最初買進的29.5元,最高漲至36元,到2000年最後1天收盤時,跌到19.9元,但仍能創造每年平均7%的利息收益,比做價差安全、簡單,獲利又比銀行定存高又穩,蔡海茲因此打算,除中鋼外,再挑兩檔高股息股,打造自己的現金流果樹。問題是股票要怎麼挑?

身體力行,挑出高股息股 每年每檔投入10萬元只買不賣

蔡海茲以中鋼為範本,挑選在公司經營上,必須業績長期穩步成長,財務穩健的產業龍頭股;其次是公司股利政策要均衡穩定,即使遇到景氣不佳,仍可用保留盈餘來分配股息。
對此,嘉實資訊副總經理王錦樹分析,高配息股因長期財務和績效穩健,除權除息後,多半能填息,基本上股價波動不太大,長期投資,很有利。

蔡海茲花1個多月詳讀財報確認,由於設定投資金額是1檔股票1年投10萬元,因此從本益比在10倍以下、股價在20元以內的股票篩選,最後選出中鋼、台橡、超豐3檔高配息股。

由於這方法至少要持續10年,對習慣買股賺價差的蔡海茲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必須控制自己,不受股價波動影響,每年定期買進,不能因股價漲跌就賣出,必須像機械般反覆操作。玉京財經資訊執行長汪潔民就分析:「做慣價差的人,只想掌握波段,1年賺20%〜30%。所以行情一來,股票就抱不住,會賣掉。」

為了解決汪潔民點出的問題,蔡海茲先把自己投資的資金重分配,1/2還是做價差,賺一點額外報酬;另外1/2加上年終獎金,就存進3檔高配息股票去累積財富。因此,他還另外開了一個證券交易戶,並把操作原則告訴營業員,請營業員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不必管股價,就用每年底固定存入的資金,連同前1年配發的股利,全數買進指定的股票。

坐享豐收,退休金有著落 未來月領6萬不成問題

前3年時,現金股利只小幅增加,但比起做賺價差,這裡的操作不需貼盤太近,壓力小,也不會焦躁,蔡海茲已經很滿足。到了第4年,資產增值加速,尤其是台橡,每年累積的現金股利以1倍左右的速度成長。「再做4年,每月累積到6萬元以上,我就不用工作、可以提早退休了!」

雖然,這兩年景氣不好,股利縮水,但蔡海茲評估,這只是短期影響,而且定額投入的10萬元可買進更多的股數,果樹的規模反而增加得更快,配息收益甚至可能大增,讓他不必再等4年,就能提前退休。「現在,正是執行這方法的黃金期,可以把你失去的退休金再『存』回來,」蔡海茲說。

清崎曾說:「投資,是一個透過簡單、機械化操作就可以致富的過程。為什麼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他們認為,投資致富,過程很神奇,不可能這麼簡單、單調而枯燥。」花6年為自己打造一個穩定現金流的果樹,現在,蔡海茲也相信,做投資,簡單比複雜要好得多!

汪潔民指出,蔡海茲的投資策略,其實上市櫃企業的老闆們都是這麼做,「用股票複利滾錢,才是真正有錢人會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執行這方法並不難,本金也不用多,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執行!

*以股養股 不怕股市漲跌都能賺

蔡海茲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以30萬元買進3檔股票,每年配股續抱,配息就在隔年和30萬元本金一起買進股票,以第1年來看,經過試算3檔股票市值就翻漲為 55萬7,685元(市值=[本金÷3檔股票第1個交易日開盤價+3檔股票配股]×最後交易日收盤價+3檔股票配息),6年下來,資產長大1.68倍。

*想學養股術,可以這樣做:

(一)挑出值得投資的股票
1.公司財務長期穩定: 過去10年,營收穩定成長 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獲利不一定要年年成長,但長期呈上升趨勢,原則是: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平均值>近5年平均值>10年平均值

2.過去5年~10年的股利政策均衡而穩定。

3.公司是產業龍頭。

4.依你每年可投入預算,挑選股價適合的標的。

(二)進場執行

1.第1次買股,可用兩個原則注意股價: 本益比在10倍以下 買進股價是否夠便宜?可用股價淨值比(PBR)做參考指標,愈低就愈具投資價值。

2.採定期定額方式投入:
第1年開盤第1天,買進10萬元
第2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1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
第3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2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如此反覆操作至少10年。

在累積到夠你用的現金流之前,現金股利一定要再滾入,不能領出來,直到累積到足夠現金流後,不用賣股票,就完全可以靠現金股利過日子。
(三)追蹤與調整

1.每年檢視數據: 查看營收、獲利的數據,若5年到10年期長線走勢往上,就可安心續抱。

2.留意經營狀況: 當出現年度虧損時,要開始注意接下來的經營表現,若第2年產業景氣沒問題,公司營收和獲利仍大幅衰退,就要全數出清,換股執行。

(四)不斷的心理建設

1.不受股價漲跌影響: 每年買股時,不要受股價起伏影響,因為你是要賺現金流,不是賺價差。

2.堅持長抱: 堅定的持續長抱,連存10年~15年都不去動用,股票複利的效果是非常驚人的。

*專家看法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余弘仁:要賺股息,也要省稅金

申報個人綜所稅時,「股東可扣抵稅額」取決於「發放股利」及「稅額扣抵比率」,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股東參與除權息,可享股利或股息報酬,也可額外獲得抵減稅額,可謂「一魚雙吃」。根據過往紀錄,傳統產業股,可扣抵稅率高,通常在15%〜20%以上,較無稅負問題;至於電子業,因已享有租稅優惠,可扣抵稅率就低,投資人就易有稅負的負擔。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副總經理黃昭棠:定期檢視個股的股利政策


小心企業會調整股利政策,例如向來採高股利政策的鴻海,今年就調降股利。 長期執行須小心如果公司獲利不佳,有可能發不出股息。 在產業與景氣出現變化時,注意個股經營、股利政策的調整,建議每年檢視1次。

個人於年度中死亡,其所得應由配偶合併辦理結算申報

財政部/《賦稅》
2009.3.31

(臺中訊)個人如於年度中死亡,其配偶為應辦理結算申報之納稅義務人,其死亡及以前年度應申報課稅之所得,仍應由其配偶合併辦理結算申報,以免遭罰。

中區國稅局表示,凡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應於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辦理前一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如遺有配偶,則應與其配偶合併辦理結算申報,因此,如果個人於年度中死亡,而其配偶亦為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則其死亡及以前年度應申報課稅之所得,應由其配偶為納稅義務人,合併辦理結算申報,如其配偶未合併辦理結算申報,國稅局將依法補稅處罰。

該局轄內納稅義務人甲君91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漏報其已死亡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執行業務、薪資及利息等所得合計190餘萬元,經該局補稅10萬8千餘元,並按所漏稅額處0.2倍罰鍰計2萬餘元。甲君復查主張其因不瞭解稅法規定而未申報其配偶之所得,其為低收入戶,又需扶養兩個小孩,請予減輕或免罰云云。案經該局復查決定,該案係按所漏稅額處0.2倍罰鍰,已減輕處罰,且甲君配偶於92年4月間死亡,其91年度應申報課稅之所得應由甲君於92年5月申報期間合併辦理結算申報,甲君漏報其配偶薪資等所得,違章事證明確,縱非故意,亦難卸其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之過失責任,原處罰鍰並無違誤,復查後予以駁回。甲君仍未甘服,續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均遭財政部及臺中高等行政法院駁回。

該局特別呼籲,夫或妻一方於年度中死亡,其所得仍應由生存之配偶合併辦理結算申報,以免遭罰。

企業股票獎酬員工,稅不同

工商時報/王信人
2009.03.31

 南區國稅局表示,公司獎酬員工主要有二種方式,一為員工分紅配股,另為員工認股權,讓員工可以分享營運成果,但是,這二種取得股票的課稅不同,員工要注意,以免漏報所得,除了依法補稅外,加處罰鍰。

 南區國稅局表示,員工認股權時價超過認股價格部分,為個人提供勞務的補償性報酬,應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而員工分紅配股方面,面額部分為薪資所得,要報稅。超過面額10元以上的部分,要計入最低稅負中,但如果低於600萬元免稅額,也課不到最低稅負。

 員工分紅配股課稅方式如下:1.面額部分屬於員工的薪資所得,併入到取得年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課徵綜合所得稅。

 2.配發股票可處分日次日的時價超過面額部分,屬於個人基本所得額,超過600萬元以上,要課徵最低稅負。

 3.實際出售股票時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如為上市上櫃或興櫃股票,為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如為未上市上櫃或非興櫃股票,交易利得計入最低稅負中,損失可在當年度或之後的3年度的交易利得中扣除。

 員工認股權的課稅方式:1.執行權利日股票「時價超過認股價格之差額」部分,屬員工的其他所得,併入員工執行認股權年度的綜合所得總額,課徵綜合所得稅。

 2.實際出售股票時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如為上市上櫃或興櫃股票,為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如為未上市上櫃或非興櫃股票,計入最低稅負,交易損失可分4年扣除所得。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連帶保人 小心被吃乾抹淨

經濟日報/呂郁青
2009.03.30

家住新店半山腰的林弟(化名)打開窗戶,看著遠方山景,迎面吹來涼風讓他滿足地笑了。終於買下人生第一棟房子的他,特地邀請好友到新居小聚,分享初春的怡人陽光。

最近房價下跌,利率也下跌,朋友好奇問林弟房貸利率、條件,最近辦的房貸利率真的很划算,林弟說:「只是要麻煩姐姐來當保人。」

擔負責任等同於貸款人

這位律師朋友敏感度很高,聽到「保人」兩個字,馬上問林弟:「你的房貸是最高限額抵押權嗎?」林弟一頭霧水,什麼是最高限額抵押權?

律師解釋:「如果銀行設定的是最高限額抵押權,以後就算你欠了銀行卡債20萬元,或是你幫別人作保的債務欠款,你姐姐都要幫你還。」但林弟認為,這應該不可能吧,姐姐幫我簽的明明是房貸抵押的保人,跟其他的負債有什麼關係。

「抵押」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你借我錢,我把房子的占有權暫時轉移給你。普通抵押權就是等房貸還完,抵押權就自動失效,比較像一般人認知的抵押權。但最高限額抵押權最高限額抵押權,可就沒這麼簡單。辦房貸的人只要把這棟房子抵押出去,過去、現在及未來可能發生的債務,全部都算在內。

可怕的是,這些債權還包括保證在內,也就是你幫別人作保,對方不還錢,銀行也可來扣押這棟房子,逼著你還錢。

就林弟的案子來看,幫這筆房貸擔任連帶保證人的姐姐,也要負起跟貸款人一樣大的責任。

「以後就算林弟欠的是信貸、卡債,或是信用卡發生糾紛,決定止付的時候都要小心」,律師說,因為,不管是什麼借款,只要不還本金、利息,銀行都有合法的權利,直接找上連帶保證人要錢。

「銀行從一開始就不合法,」消保會法制組組長邱惠美說,林弟的房價高過房貸本身,就算是「足額擔保」,根據銀行法第12-1條,只要是自用住宅,銀行已取得足額擔保,就不能以任何理由再要求借款人額外提供連帶保證人。

解除保人,符條件可提出

消基會金融消費委員郭尚義說,89年就已增修銀行法第12-1條,但這幾年還發現有銀行私下要求房貸戶找保人,現在找保人不容易,銀行拿了500萬元價值的房子,只貸款300萬元至350萬元已經夠了,不應該再強求提供保人。

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陳芬芬也常常聽到,銀行要求太太買房、先生當保人,或是要求貸款人再提出一個「共同借款人」,根本就是變相避過「連帶保證人」之名,行「連帶保證人」之實。

如果銀行現在還要求你提出保人,郭尚義說,只要符合自住、足額,就可以向銀行提出要求,解除保人。

林弟除了拿出房子、找姐姐當連帶保證人,還再簽了一張本票,亞洲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李禮仲說,這實在「太超過」。

邱惠美也說,民眾只欠銀行一筆債,銀行卻有三種工具與管道可以要錢,讓銀行立於不敗之地,罔顧消費者權益。

保人明顯違法,但本票呢?郭尚義認為,一筆債權不能重覆兩分債權憑證,借款契約已經是借據,再多一個本票,萬一金融機構把債權賣斷,經過不同機構催收或是時代久遠,可能因此產生糾紛。

李禮仲說,銀行已經取得房子抵押權,又要保人與本票,在這宗借貸關係上占盡優勢。

有些房貸或車貸人本身沒簽本票,但銀行要求友人簽下本票,以跳過要求保人的銀行法限制。法扶就曾接過這類案件申訴。

李禮仲說,就連黑社會都知道不要簽借據而是要簽本票,因為本票效力又快又大。

加開本票,容易產生糾紛

為什麼銀行還要再另外要求本票?陳芬芬說,對銀行來說,本票是求償成本最低工具。

本票只要拿到法院提出強制執行,就可以很快扣薪、查封房子等;但是一般如果債權人拿著一般借據去法院,還要先請求確認債務關係,一調查可能就拖上半年、一年。

陳芬芬認為,本人簽的本票應該合法,因為銀行不會同時執行借據與本票兩個權力,兩個支付工具是競合的,只要一個滿足,另一個就不會執行,但若由他人簽名,就很不合理。

消基會發現,除了少部分銀行將需另簽本票寫在契約上,大部分銀行房貸行員則是以口頭勸說要房貸戶再簽一張,但華南銀行等公股銀行已取消另簽本票的制度。

消基會指出,個人購車及購屋貸款定型化契約不得記載事項第三條,只規定「不得約定借款人應提供未載金額之本票」,因此,除非在契約內約定不能提供未記載金額的本票,才能認定契約無效。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投資理財顧問??

轉貼自巴菲特價值投資討論區 張貼者: valueinvestor

許多人因為沒時間或沒有具備必要的投資理財相關知識而委託投資理財顧問代為打理個人財務,或是徵詢他們的意見或建議。一般人認為投資理財顧問既然是此方面的專家,其投資報酬率一定會比平均來得好,或至少比自行購買基金來得高。

投資理財需要知識,但足夠的知識只是入場券,不是保證。委請投資理財顧問真的會比自行購買基金來得好嗎?

這就牽涉到投資理財顧問的本質。專業的知識、亮麗的外表裝扮、名片上顯赫的頭銜、響亮的公司等等,看起來令人頭昏目眩,但這都是表象。我們不妨仔細思索一下:投資理財顧問的本質是什麼?大多數投資人不會想到要去思索這個問題,事實上他們壓根兒沒想過這會是個問題。投資理財顧問不就是幫助投資人賺錢嗎?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可能需要點中學程度的「算術」(老實說,應該是簡單的機率)。下面一篇文章是引用自「找股市明牌」這篇文章,為了讀者閱讀方便,筆者直接複製該文如下:(看過該文的讀者請忍耐一下這盤炒冷飯)

找股市明牌

你的投資顧問可以有90%的正確性判斷出某支股票是否明牌(會大漲)或不是明牌(不會大漲)。按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在一段期間內股市平均每100支股票中就會出現一支大漲的明牌。如果你看中一支股票但不確定是否明牌,請教這位顧問,他(她)判斷是明牌,此時你會:

A. 傾全部家當買進
B. 投入1/2的資金買進
C. 投入1/5的資金買進
D. 投入1/10的資金買進
E. 按兵不動,再研究

許多投資人無法獨立思考,或其知識經驗無法支持其做獨立的思考判斷,因此常喜歡請教別人的意見做為參考。尤其看中某支股票卻又不是很有信心時,更會請教所謂的專家的意見。

要找出股市的明牌為什麼不容易,主要不是證券分析師的專業知識沒用,而是統計上的客觀事實:明牌太少了。大海撈針,對誰都不容易。現在我們一步一步用機率來了解為什麼。

假設有10,000支股票,按歷史的統計資料顯示,股市平均每100支股票中就會出現一支大漲的明牌,因此10,000支股票中會有100支明牌、 9,900支非明牌。該投資顧問的判斷正確率為90%,因此在100支明牌中正確判斷出為明牌的股票數為90支,但也有10支明牌股票被誤判為非明牌。同理,在9,900支非明牌股票中正確判斷出為非明牌的股票數為8910(=9,900×90%)支,但也有990支非明牌股票被誤判為明牌。

因此該投資顧問判斷為明牌而實際上也是明牌的機率為:真正的明牌且被投資顧問判定為明牌的數目÷投資顧問判定為明牌的數 目=90/(990+90)=8.3%。出乎大家意料中地低吧?因為很多人都被90%的判斷正確率所迷惑,卻忽略了基數比例(Base Rate)(真正的明牌在股市中的比例)的大小:實際股市中非明牌的股票數目遠大於明牌股票的數目(99比1)。因此不管該投資顧問判斷明牌的功力多厲害,槓龜的比例仍然高達92% (=1-8.3%)。你知道為什麼要選E:按兵不動、再研究的原因了吧?所以,如果你還想靠請教所謂的專家意見做參考來發大財的話,趁早死了這條心吧。更何況那些冒牌的專家(譬如很多在電視上解盤的投顧老師)有非常大的機率只會讓你血本無歸。

但如果反過來看呢?投資顧問判定為非明牌而實際上也是非明牌的機率有多少?等於:真正的非明牌且被投資顧問判定為非明牌的數目÷投資顧問判定為非明牌的數目=8910/(8910+10)=99.9%。哇!簡直是鐵口直斷嘛。

所以真正的專業投資顧問的價值不在於幫你判斷明牌,而在於告訴你那些不是明牌,讓你避開傾家蕩產的風險。但你也無法靠請教投資顧問發財。

不過偷偷告訴你一個秘密喔,即使你隨便瞎猜(如丟銅板般,猜對的機率為50%),你猜是非明牌而實際上也是非明牌的機率高達99%,在實務上與前述的投資顧問也差不了太多。(不過可惜的是,雖然機率很高,但你無法靠「猜非名牌很準確」而致富。)

附註:
1. 原文的有獎徵答已不適用。
2. 請參看原文後楓樹林的回應。
3. 關於基數比率的思考陷阱請參看Base rate fallacy


因此如同文中所隱喻的,投資理財顧問的本質在於協助投資人避免犯下嚴重的錯誤。例如即便是購買基金,如何選擇基金並不容易,一般人可能需要專業的投資理財顧問協助。但不是說所有的投資專家都只能幫助投資人減少錯誤,有些投資理財專家長期下來還是可以獲取比市場報酬率高的報酬,但只有其中極少數人可以做到,巴菲特即是其中之一,但可惜他不做顧問,也沒人請得起。也有少數扛著投資理財顧問的名號,卻做一些利己(衝業績拿獎金)損人(使投資人虧損)的投資理財建議。

不過,一位真正專業且本著良心的獨立投資理財顧問(註二)的確可使投資人避免因無知而犯下嚴重的錯誤,但他也無法讓你賺大錢。是否投資理財顧問就沒用了呢?不是的,如巴菲特所強調的,長期下來要投資成功的關鍵就是避免犯下嚴重的錯誤,所以真正的投資理財顧問對很多投資人來說仍是有其價值,只是必須弄清楚其本質,以免有錯誤的期待。


註一:一般民眾接觸到的理財專員大多屬於銀行或保險公司,他們主要任務是銷售保險理財商品,投資人最終是否獲利並非最關心的重點。而且他們的專業知識與道德良心良宥不齊,投資人只有自求多福。但並非所有的理財專員皆如此,其中也有真正專業又有良心而以投資人的獲利與否為最優先考量的理財專員,能否碰上就看個人運氣了。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二)不要借錢還債

不要借錢還債;不要借錢投資;有債要先還

2004年,年輕人已經過著暗無天日的償債生活兩年,眼看著再熬三年就可以解脫了。而大環境也在改變著,銀行的貸款利率隨著政府的政策持續下調。某天,年輕人接到一通電話,是母親打來的,說是透過朋友介紹,某銀行的襄理可以用更便宜的利率幫年輕人辦理代償。

所謂的代償,就是跟甲銀行借錢去還乙銀行的錢。由於年輕人在2002 年時跟五家銀行貸款的利率比較高,而2004年貸款的利率比較低,所以這個銀行襄理想要說服年輕人,跟他們銀行借錢吧,借出來利息低的錢,去償還當年利息高的貸款所剩下未償還的三年餘額。

◎代償比較划算嗎?

當時,年輕人在跳槽後的新電信公司工作,負責通話費率的計算。由於日常接觸到大量的成本利潤結構資料(他甚至用Excel 自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財務模型,把各種參數套進去就可以算出行銷費用的成本結構),對於財務的觀念也日漸清晰。

代償比較划算嗎?年輕人半信半疑,以前借的錢利息高,所以現在借利息低的錢去還,好像有道理。然而,當年借的是五年貸款,再三年,也就是07年就還完。現在借新的五年貸款,雖說把以前的舊債還清了,但新債要到09年才還完,這,前後總計相當於七年貸款。

五年貸款!七年貸款!年輕人想起當初貸款時看過代辦公司提供的利率表,印象中記得七年貸款的利率比五年低。如果記憶正確,那現在借新貸款去還舊貸款,就相當於當初一開始就借七年代款一樣,利息低是很應該的!很正常的!並無任何優惠可言!

2004年的年輕人已經不一樣了,他有工具,有概念。為了求證,他很快用Excel 算出在下列條件下,哪一種方式是最划算的:

條件一:不借新貸款,剩下三年以9% ~ 13%的高利率持續還舊貸款。

條件二:借新貸款,還舊貸款,利息低至6%,借期為五年。

條件三:借新貸款,還舊貸款,但只借三年,但利息會比借五年高。

◎不要借錢還債


年輕人很快的得出一個結論。借新貸款去還舊貸款的人是傻子!優惠並不明顯,只是徒然幫銀行創造銷售業績罷了!上述三個條件下,只有老老實實採用《條件一》按照原訂計畫把錢還完才是最聰明的。這個事實震撼了年輕人,因為他第一次搞懂了利率的把戲是怎麼回事。

只有一個情況是對年輕人最有利的,就是依照《條件三》只借三年新貸款去還舊貸款,但是新貸款的利率要比照《條件二》,這才是真正的划算。然而,銀行何其聰明,這麼對貸款人優惠的條件是不會存在的,年輕人跟銀行襄理在電話中確認了這個事實。

他們相約見面。年輕人把預先準備好的Excel 表格印出來,攤在銀行襄理面前逐一解釋為何他們的貸款方案不夠優惠。襄理很有風度的微笑,然而卻無法反駁精確的數字,他知道這個生意做不成了。會後,他問年輕人:這張表格可以給我嗎?年輕人攤攤手,把表格送了他。

借錢還債是划算的嗎?一定要先算過!

在解決上述難題後,年輕人又遇到新誘惑。兩年的償還讓他的手頭比較寬裕,每個月還能存錢。他打算把餘錢累積起來,例如到20萬台幣,就拿去清償當初借款的五家銀行其中一家的全部貸款。只要一口氣解決一家,每個月的現金流就多出來了,這是正確的理債方法。

然而,在清償之前,錢也只是存在銀行裡生利息。要不要拿去投資?

◎不要借錢投資

買股票嗎?台灣的股票市場實在看不懂。買基金嗎?聽說要做長線投資?還是買外匯?完全沒概念。然而,不論怎麼樣的投資都有人賺錢有人虧錢。關鍵是,年輕人虧得起嗎?這些錢是他累積起來要還債的,如果他把這些錢拿去做投資,其實就相當於借錢投資了。

最終,年輕人選擇了繼續把錢放在銀行,依原訂計畫累積到足夠清償某家銀行的貸款時,再把錢動用出來還債。每還掉一筆,每個月的現金流就會增加。投資,會有賺有虧,而他知道他虧不起。年輕人再度學習到,借錢投資是愚蠢的,只有使用閒錢投資的人才是聰明的。

因而,有債要先還,而不是有一點錢就去搞投資!

從2004年開始,五家銀行的貸款逐一被解決。很幸運的年輕人在這幾年當中沒有缺手斷腳失掉他的工作。然而,情況還是很窘困的。當他 2006年砸鍋賣鐵到大陸去工作的時候,在第一個月薪水還沒領到的青黃不接的情況下,居然是靠著信用卡預借現金撐過的。

年輕人是幸運的。他在銀行工作的朋友事後告訴他,大部分人在借了超額貸款後,遇到現金斷流就開始動用信用卡預借現金,接下去辦越來越多信用卡應付資金周轉問題,最後變成卡奴乃至萬劫不復。動用信用卡預借現金應付貸款,那不就是等於借錢還債?萬萬不可呀!

回首2002年 9月份所做的那個財務決定,年輕人簡直就是在玩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 不要借錢還債。借來的新貸款或許可舒緩現金流壓力,但只是把問題往後丟而已。如果你的現金流正常,沒事不要要借新款。

- 不要借錢投資。借5%利息的錢去投資預估收益會有 15%的標的就是財務槓桿。要一輩子冒險成功是很難的,而失敗只要一次就夠了。

- 有債要先還。手上有餘錢就心癢難耐,期待透過投資賺更多。事實上唯有先拿去還債才是正途,長期會解決你現金流的問題。

- 理債或理財的關鍵:關注現金流!理債的方式要朝向增大你的現金流的方向走,理財也是一樣,要買入能夠增大現金流的資產。 (文:黃紹麟)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一)關注在現金流

不要讓自己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永遠不要!!

2002年,一個年輕人剛滿30歲。 9月份,他簽下人生中的第一筆貸款: 240萬台幣,分別給當時的女友和家人使用。10月份旋即從台灣某知名上市電信公司離職,投入另一家初創電信公司,開始了他之後五年內月領10萬台幣薪水但是窮苦與酸楚異常的生活。

本系列文章,是要講述一個理財智商為零的年輕人,如何為他懵懂無知的財務決定付出重大代價。雖然,這些經歷比不上那些負債上億最後神奇翻身的名人,但是相信這些經歷更加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也因為這 240萬的負債,他終於弄明白,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

◎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

通常,在台灣一個普通人的個人信用貸款大約可以到80萬台幣(實際額度由銀行最終核定)。而不管是跟幾家銀行貸款,所有貸款加起來很難超過這個額度。為了控制風險,當你跟銀行貸款時,銀行會透過聯合徵信中心調查你在其他銀行的貸款情況。所以說,要超過很難。

然而年輕人卻一口氣跟五家銀行貸款總計 240萬。除了因為在上市電信公司工作因此銀行願意給比較多之外,也因為找了坊間的理財顧問公司代辦。代辦公司據說有通天本領可搞定一切,然而事後想起,也不過就是上網搜尋一下就放心的委託人家去辦,其實真傻也真危險。

在代辦公司 S小姐陪同下,一天內跑完五家銀行辦手續。 S小姐儘管代表著代辦公司的利益,還是好心的問: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年輕人得意的笑了:我算過嘿,每個月還貸款加上日常開銷還能存點小錢。存的錢累積到一個程度,可以再投入還款,可以縮短負債的時間。

這五筆貸款的利率,金額及還款年限各不同(五到七年),年輕人擬好計畫要先把利率高金額小的優先還掉。如果不出意外大概四年就可以全部還完。這樣的財務規劃讓年輕人徹底的變成月光族,然而此時的他卻還沒有辦法想那麼多。而他最後總計花了五年才全部清償完畢。

◎地平線以下的人生

接下去有個大問題。年輕人的年收入大約是 120萬台幣。但是由於公司都是年終獎金發 6個月以上的,所以其實平日的薪水沒有那麼高。換言之, 120萬裡面有好大一部分是到了年底才能拿到。雖然電信公司年終獎金都是會發的,但是,這樣子每個月的開銷會成問題。

年輕人雖然理財智商很低,但卻也隱約感覺出,現金流的重要性。如果每個月的還款不能從每個月的薪水支應,那最後勢必造成要去借新的貸款來應付,還要再付新貸款的利息錢,這完全是不對的。因此,寧可去找一份月薪比較高但是年終獎金發比較少的工作才對。

就這樣,貸款下來之後一個月,年輕人順勢跳槽了。新工作的年薪增加了一些,年終獎金也少了,但月薪達到 9萬台幣,足夠他應付每個月的開銷,更何況後來逐年加薪到10萬。然而,這個看似完美的理債計畫,執行一年後年輕人就開始陷入了地獄般的心情當中。

每個月發薪水的那一天是年輕人最痛苦的一天,因為一天之內薪水馬上一半不見。剩下的一半再付掉台北市房租,其餘的錢僅夠生活,有時甚至沒有餘錢可以存款。他覺得自己窮困極了,一想到未來還有好多年,就覺得自己的人生在地平線以下,不知何時才能爬到一樓來。

◎複利,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

年輕人突然意識到,理財的關鍵在於管理風險。然而此刻的他,風險卻是巨大無比。他能保證五年內一直有工作嗎?他能保證哪一天出門不被車撞嗎?不需要重大傷亡,只要一點小傷讓他兩星期不能工作,他的現金流就斷了,之後會兵敗如山倒。。。他生活在深深的恐懼中。

年輕人把希望寄託在保險。風險需要管理,因此在他的負債生涯中,保險的錢從沒中斷。他知道,萬一出事了沒人能救。然而年輕人的工作選擇權依然受到限制。他一直計畫到大陸發展,只是到新地方工作更沒保障,而他甚至承擔不起一個月沒工作。大陸計畫,也就擱淺了。

他努力的翻譯書籍賺外快,想要有更多的現金。而當他把眼光放遠,卻看到了更可怕的事情。當年輕人的大學同學都已經在開始存下人生的第一個百萬時,年輕人的存款卻是負一百萬。當年輕人五年後終於把貸款還清的時候,他的資產是零,而他的同學已達數百萬。

而當他的資產開始變成正數的時候,他的同學已經拿百萬現金開始投資。大家都知道,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在於複利。簡單來說,手上錢越多的人越容易累積財富。所以可以想像,現在年輕人跟同學的差距是一百萬,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差距,不會只有一百萬。

年輕人捶胸頓足,當年拍胸脯以為擔得起,其實甚麼都擔不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 任何個人財務決定都應該以10年以上的眼光來看待。你現在能負擔,不代表10年後你還行。因為,複利是資本主義最可怕的武器。

- 「現金流」是企業經營所關注的焦點。然而,對於個人理財來說也是。找出可能讓你現金斷流的風險,管理它。保險,是可接受的。

- 不要讓自己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永遠不要。現金斷流會引起骨牌效應,而這輩子可能只要一次現金流斷流就夠了,你就再起不能。

- 貸款買房子讓個人陷入絕大風險中,讓小康家庭現金流吃緊。不確定買房究竟算買入資產還是負債,但買入負向的現金流則是肯定的。 (文:黃紹麟)

理財成功的關鍵--資產配置



理財成功的關鍵,不在選股,也不在挑對買賣時機,重點在資產配置。做好資產配置,就能克服市場波動,讓你的錢,在多頭時賺錢,空頭時又抗跌,達到長期穩穩賺的目標。

美國學者葛瑞.布林森(Gray Brinson)在追蹤全美82家大型退休基金的長期績效後更發現,91.5%的基金能長期獲利,都要歸功於資產配置。

過去40年,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為波克夏(Berkshire Hatha way Inc)創造了逾2,000倍的驚人報酬,能如此成功,他說:「我只做兩件事,一是資產配置,一是選好管理公司的經理人。」


掌控風險 量力而為


股神華倫.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的密訣就是別人貪心時要感到害怕,並且在別人害怕的時候要貪心 (The secret to investing is to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and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如何去克服這個投資障礙?

探討自身的風險承受度,量力而為來投資,訂定好進攻退守的依據;

*「進攻」就是鎖定趨勢主流標的,積極追求較高報酬的進攻能力,用以滿足人類貪婪的天性;

*「退守」就是利用適當的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戰勝人類害怕下檔風險的心情。

經濟日報理財從頭來專欄—理財規劃顧問的定位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上班族的美夢。依據2002年版的美國就業評估雜誌(The 2002 Jobs Rated Almanac)針對美國就業市場所作調查發現,美國的理財規劃顧問應當是相當理想的工作之一。該雜誌過去幾年所做的職業調查中發現理財規劃顧問連續三年都被評選為美國就業市場上最佳職業的前三位,與生物學家、精算師都是屬於收入高、工作壓力小、自主性高及就業機會多的好工作。

理財規劃顧問收入高低及就業機會多寡我們先姑且不談,光是工作壓力小以及自主性高這兩點就相當程度的突顯出專業理財規劃顧問的獨特定位是與傳統金融從業人員與投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大不相同。直到今天,國內金融機構的一線業務人員在推薦具風險的理財工具給投資人時,相當程度都是扮演著帶進場帶出場搶時機、搶流行的嚮導角色。換言之,投資人往往會誤認金融業務人員是能協助自己快速致富的嚮導。至於這些發財嚮導最終是否能讓投資人安抵長期理財積累財富的最終目的,投資人多年理財的經驗心中自有答案。

專業理財規劃顧問的角色則是全然不同於傳統的金融業務人員。 全生涯理財規劃的目的是協助投資人在長期投資後能穩健的積累財富達成投資人企望的日後生活水平。理財規劃顧問是憑著專業訓練在充分了解投資人的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現況以後,協助投資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報酬率以及最佳的投資組合。理財規劃顧問的責任並不是為投資人創造最佳的投資報酬率,也不是幫助投資人打敗市場報酬率,更不是協助投資人去打敗其他的金融理財工具。專業稱職的理財規劃顧問是在取得投資人充分信賴,了解客戶現況以及所設定的日後生活水平後,以科學方法設計出最適合投資人理財需要的投資組合,進而在投資過程中發揮諮詢的功能導引投資人不受外界市場雜音的干擾,避免因為貪、怕而作出非理性追高殺低的投資行為,最終經過長期投資能夠達成全生涯的理財目的。

因為理財規劃顧問的功能不是在幫助投資人快速致富,所以投資人最終是否能夠順利實現長期理財目的成功關鍵是繫於投資人及理財規劃顧問兩人是否共同參與規劃、分攤責任。理財規劃顧問一旦本身定位確定,與投資人的關係釐清,工作壓力自然減輕,收入自然增加,像這樣雙贏的局面才是理財規劃顧問成為理想職業的真正原因。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聰明嫌貨三步驟 買到六折屋

商業周刊 第1086期 2008-09-15 撰文者:胡釗維、吳怡萱

嫌貨才是買貨人,但議價絕非只靠脣槍舌劍就可以。石自立因為嫌得夠專業,用九百萬買到一千五百萬元的房子。

同樣挑到一間喜歡的房子,不懂得議價的人,就會被當作冤大頭;懂得議價,你買到的則是超值貨。

「買房子,會議價、嫌貨的才是買家,」民國七十年即投入房地產投資,已有十五次購屋經驗的名利汽車銷售經理石自立指出,「但重點是,嫌要嫌得專業!」石自立曾買過一間中古屋,屋主依照附近的預售屋行情,開價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但最終,石自立是以九百萬元成交,打了整整六折。在他的經驗中,每次買屋至少都能照屋主開價打個八折買進。

石自立認為,議價這件事,絕非只是坐在屋主客廳脣槍舌劍而已,是必須有步驟、做功課的。根據他的經驗,議價有很多小竅門,掌握這些小竅門,在空頭市場中,甚至能以六折的價格購入房屋。

議價的第一個步驟是,找出欲購買房屋的議價區間帶;區間帶的兩端,就是一般常說的天花板價格與地板價格。

步驟一:上網查身家,找議價區間帶 利用公設資料,抓出「天花板價格」

石自立指出,「議價的前提是,你有意願得到這項產品,」也因此,找出議價區間帶,可避免漫天喊價,壞了雙方的買賣意願。

如何找出議價區間帶?其實只要一台能上網的電腦就行了。石自立指出,在Google搜尋引擎鍵入「地政資訊網」,進入該網站後,輸入你中意房屋的門牌號碼, 就可以調出房子的地籍謄本,一覽過往的交易紀錄。當中,「公設」與「他項權利」兩項,就是找出天花板價格與地板價格的關鍵。

一般而言,屋主多半會依照目前當地的最高行情,即預售屋的價格來開價。這指的是,一間權狀五十坪的房子,若該區域預售屋的行情價為每坪四十萬元,屋主一開口多半 是兩千萬元。不過,「一般而言,成屋公設部分的房價,只有預售屋行情的一半價格,」石自立指出,這時,地籍謄本中顯示公設比的「公設」資料,就能派上用場了。

石自立舉例,一間權狀五十坪的房子,屋齡若在十年以內,通常公設比約三成(編按:即實坪三十五坪,公設十五坪)。因此,若該區域預售屋的行情價為每坪四十萬元,則這間房子的合理價格最高也只有一千七百萬元(編按:以實坪三十五坪乘上四十萬元,再加上公設十五坪乘上二十萬元)。這個數字就是這間房子的天花板價格,「套個最簡單的公式,將屋主的開價打個八五折,通常就能抓出天花板價格了,」石自立指出。

不過,天花板價格只是這間房子的最高合理價格,接著,更重要的是,要能找出地板價格。地籍謄本中的「他項權利」,就是揭開真相的那把鑰匙了。

研判屋主脫手壓力,推算「地板價格」

石自立打開電子化的地籍謄本,螢幕上,密密麻麻的資料裡,他指著「他項權利」這個欄位強調,「議價前一定要先了解。」從中可判斷兩件事情:第一,屋主是否為投資客;第二,對方是否有財務的急迫性。

石自立指出,假如屋主的居住時間很短,才剛辦貸款沒兩年就急著脫手,十之八九是投資客;若是貸款成數又達九成,代表這個投資客有急於脫手兌現的壓力,「你心 裡就能有個底,是可以好好殺(價)他的時候了。」最重要的是,能從中推算出投資客購買房子的成本,這就是議價區間帶的地板價格。

石自立指出,為求成交,出價一定要獲得對方認同,此時計算賣方成本就為必要。他舉例,假如對方貸款金額為九百萬元,以貸款九成估算的話,表示投資成本為一千萬 元,若獅子大開口一千五百萬元,很明顯的,中間五百萬元的差額,就是對方要的最高利潤。倘若當時還在多頭市場,或市場情形不甚明朗時,「你一出口就喊九百萬,你想對方願意認賠殺出的機率有多大?」石自立指出,一千萬元再加個幾十萬元的裝潢費用,可能就是這間房子的地板價格。

算出議價區間帶後,下一步,就是要盡可能讓最終的成交價貼近地板價格。此時,就進入議價的第二個步驟:挑出對方房屋的缺點。

步驟二:巡視周邊環境,多收集缺點 可到水電行、菜市場及公園聽耳語

「買屋一定要親自到現場,特別是成屋,」石自立指出。買方要發揮偵探精神,多聽、多看、多問,比如花一天時間逛逛住屋附近,觀察周邊環境,即使不看地籍謄本,光從房屋外牆的建材,也可以推算出屋齡。

「外牆貼著顏色髒髒舊舊、長方形的二丁掛磁磚,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屋子;貼小口磚的屋齡大概有十年;如果是貼大理石片,屋齡可能不到十年。」石自立說,二十年以上的屋齡,若配合周遭環境,可用來當議價籌碼的元素,可從七折價開始殺起。

元素,該從何找起?比如門口有電線杆或變壓器,可以用安全性當理由;附近有高壓電塔,配合媒體新聞的報導,可以用健康因素當議價籌碼;假如隔壁有廟宇,可以 用宗教信仰,或者社區的安寧為由議價;如果旁邊剛好坐落著焚化爐,空氣可能會有落塵;傳統菜市場距離住屋太近,可能會有魚腥味或叫賣聲。

買方可以肉眼觀察屋外狀況;至於屋內,則要多問。石自立認為,要買房屋,免不了勤跑幾趟,特別是附近的水電行、老商號,或是家庭主婦閒嗑牙的中庭、公園和菜市場。

水電行是除了屋主之外,最了解屋內管線、格局的專家,「哪裡漏水他都知道。」

「可能的話,了解屋主的背景和賣房子的原因,」石自立表示,特別是屋主有資金困難,買方多拿點現金,或證明自己的貸款資格,比較容易議到好價錢。

他曾經在永和看過一間房子,這間房子樓下有一間網咖,停放著許多機車,網咖的煙味會飄散到二樓;但是內部屋況良好,又緊鄰頂溪捷運站,交通十分便利。石自立花了幾天時間,和大廈管理員打交道,才知道屋主要搬到在淡水新買的房子,想盡快處理掉舊屋。屋主的背景,便成為石自立最後議價的臨門一腳。

分辨是投資客還是自住戶,可以研判對方缺錢的壓力有多大。如果賣方是投資客,「你走進房裡,就可能聞到新漆的油漆味,漂亮的新壁紙和磁磚,」石自立解釋,專業投資客一定會將房屋重新裝潢,掩蓋壁癌等房屋本身的缺失。

相對的,如果賣方是一般想換屋的自住戶,就不會花費太多金錢重新裝潢,此時屋內可直接觀察的議價指標,包括壁癌、隔間、建材與格局。

隔間和格局該怎麼做為議價籌碼?石自立以先前經驗為例,「我們一家只有四口,他們卻有六個人的隔間,我還要花錢打通;房屋的走道太深,光線不好,要增加採光;再加上門口正對人家屋角,風水部分就又打了折扣。」

一旦找齊議價籌碼,就進入面對面的攻防實戰,這是議價的最後一關。

步驟三:殺價時有人扮黑、白臉 「理想價格」和「賣方奇蒙子」都顧到

「你開口殺價的第一個數字,便決定了這間房子的成交結果,」石自立指出。因此,別急著談價格,更應該有自信的扮演「嫌貨才是買貨人」角色。

萬一賣方認為買方太挑剔,甚至在找麻煩怎麼辦?「個案好不代表環境佳,環境佳不代表個案好,挑剔的部分可以交給眷屬,出價者要扮白臉。」石自立認為,這是議價時的大原則,買方還是要兼顧「理想價格」和「賣方奇蒙子(感覺)」的微妙平衡。

黑臉可以當著賣方的面,一一點出不滿意的地方;白臉要展現買賣誠意,安撫賣方情緒。石自立曾經買過一間成屋,依照附近的預售行情,成屋開價一千五百萬元。第一次到現場時,他依據天花板壁癌生長的程度、隔間過多等內部缺點,一一計算給屋主聽,總計要花上三百萬元的裝潢費用。

當時他先將開價打八折,再扣除三百萬的裝潢費,首次出價九百萬元。「對方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但是你不要怕,」石自立留下電話號碼,表示賣方若對這個價格滿 意再談。接下來進入思考期,他找了理由主動打電話給賣方,表示自己的太太也想看看這間房子。第二次到現場,就由太太點出住屋外部的環境缺點。
「這時候你要表示你的誠意,太太因為不滿意外部環境,還想再壓低五十萬元,但是你對這間房子本身還算滿意,也不想讓屋主難做。」若屋主的態度軟化,就是雙方亮出底牌的時候了。此時賣方出價九百五十萬元,已經接近他心目中的理想價格,石自立則從八百五十萬元慢慢往上加,最後果真以九百萬元成交。他再給對方幾萬元的利潤,就是一次雙方都滿意的交易。

談判時絕不心軟,底價不輕易棄守

石自立認為,不論如何,一定要堅持自己計算出的合理價格,並且盡可能找出有利自己的議價籌碼,而且,議價時絕對不能心軟。

根據他過去買賣房屋的經驗,內行的賣家會從每坪單價開始議起,就是吃定消費者對單價比較不敏感,或者,可能會採哀兵之計博取同情,「讓個一千元,四十坪就等於四萬元,都能買一台液晶電視和一部電冰箱了,」因此他提醒,特別是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才存夠錢買屋的自住戶,實在不應輕易棄守。

*議價訣竅
1.上地政事務所網站幫房子做身家調查
2.勤跑住屋社區,閒嗑牙的時段,自然與主婦們攀談
3.拉家人扮嫌貨黑臉,如果自己是出價者,則扮演安撫賣方情緒的白臉

台灣保險業到底怎麼了?

作者:黃達業、整理:溫典寰  出處:Web Only 2009/03

近來頻傳歐系保險業者要出售在台業務,金融海嘯讓股市狂跌,壽險業從股市大撤退,新光人壽更因保險利差損失血,要賣信義區A11大樓。這一連串的保險業大動作,台灣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財金系教授黃達業,解析台灣的保險業到底怎麼了?

去年台灣11家壽險公司有11家淨值是負的,短短11個月蒸發3942億元,足有9個國泰人壽。接著,中國人壽1元買保誠人壽、台灣ING賣給富邦集團、安聯人壽也傳出急於找買主等,使台灣的保險業看似每況愈下。

以下為黃達業採訪紀實:
保險業受三大因素影響所甚
第一,低利率環境,對保險業衝擊最大。此段時間,全球與台灣保險業皆面臨金融海嘯,世界各國政府同樣採取降息動作,導致所有保險業皆面臨低利率環境。

第二,低利率對保險業而言,馬上面臨利差損(註1)。保單收入和投資報酬差距很大、是負的,所以變成利差損。央行七度降息,主要是救經濟和股市,卻不小心打中了壽險業。讓壽險業變慘,立刻面臨利差損。壽險業又面臨去年投資的大虧損,所以內外間造成目前現在的困境與股票的下挫。新光人壽賣樓事件是利差損所導致以外,更重要的是,過去投資產生太大損失,所以必須要靠變賣土地,彌補財務缺口。

第三,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事件,許多保險業投資太多商品,以及承擔CDS(信用違約交換)(註2)保證人或發行人角色。不管是投資或擔任發行角色,皆面臨龐大虧損。所以對保險業而言,現在是非常冷酷的冬天,因此要採取因應措施,以致於能止跌回升。

美政府不救AIG,連累台灣保險業

現在不是保險業救不救得了的問題,而是無論如何一定要救!

如果美國政府救不了AIG,對台灣或是世界,造成第二度嚴重衝擊。因為第一次時,美國政府未出手相救雷曼兄弟的痛苦教訓;倘若第二次救不了AIG,肯定出現第二度重傷。因此,美國政府第四度紓困,即使是舉債,無論如何都要救AIG,而且非救不可!

因為,金融保險是個連動性高的市場,美國政府救AIG的動作,肯定會衝擊到國內外資的保險公司股價。除了影響全球金融性,台灣也間接會被影響。

保險業已見底,將慢慢回升

台灣保險業經過上半年匯損和下半年虧損,踩了一堆地雷。但是,美國政府絕不會讓AIG倒掉,一定會撐住,所以,現在「再怎麼壞也不會比去年情況還 壞」。再者,在匯差損部份,亞洲各國包括台灣,皆採取不斷貶值動作。只要中央銀行貶值,保險公司在海外的龐大投資金額,面臨匯兌的利率會沖銷回來,例如國泰或新光金等國外有海外龐大投資的保險集團,至少會有回溫的效果。

面對保險業會不會有倒閉問題浮現,可視整體世界經濟而定。如果經濟因為各國政府採取貨幣政策,使經濟開始加溫,央行利率慢慢調高,利差損情況會慢慢 穩下來;再加上國內壽險業,大部份仍持有龐大的不動產,例如:新光將土地變賣,可以解決流動性問題;而且,匯兌利率也會沖銷過去的損失,對保險業而言,谷底已經到了,所以只會愈來愈好!

因此,今年保險業應該會慢慢的回溫、變好。現階段保險業再怎麼差、再怎麼糟糕,也不會比過去差。

保戶注意兩大關鍵

至於保戶會不會沒信心就解約,使整體保險體系鬆動而出現問題。保戶有兩個關鍵可注意:

第一,不用急著賣掉保單或投資商品。因為差的保險公司會被購併,或是大型保險公司有經營困難或嚴重虧損問題,政府一樣會伸手救。例如:不僅美國 AIG,台灣一些保險公司面臨經營困境,台灣政府也一樣會救。因為廣大的保險公司保單客戶,與銀行的廣大存款大眾,同樣屬於特許行業政府監理的對象。只要是政府作高度監理的對象,一定會採取政策,保障所有保戶權益。

第二,此時,保險公司會有新的金融創新商品出現,為保戶較有利部份。因為保險公司經營困難,必須要推出有利於客戶的商品,所以保戶此時可以逢低買進,挑選較便宜、對自己較有保障的保單。因此,保單不要急著解約、投資型保單也不要急著賣掉。〈以上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我的立場〉

註1:利差損是過去賣的保單利率為5%,各國連續降息後的影響,使現在只剩下2%的收益,中間3%的利差是保險公司現在自行要承擔。

註2:「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國際金融市場交易最廣的「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什麼是「好工作」?

文/劉孟奇
2009年3月 Cheers雜誌

如果任意問一個大學生:「你畢業後想做什麼?」大概最常聽到的答案會是:「我還不確定,不過我家人希望我畢業後能夠找到一個『好工作』。」

「找一個好工作」似乎是許多台灣父母對於兒女最大的期望,也成了許多年輕人最明確的「志向」。為了找一個「好工作」,所以要念一個「好學校」、「好科系」,並且要有「好成績」,升學壓力及「錙銖必較」的分數競爭,也隨之籠罩許多人的童年與青春。

最近這一波嚴重的全球經濟不景氣,正好提供機會,讓我們好好想一想:什麼是「好工作」?
這麼說好了,如果四年前問你:DRAM、面板業、金融業是不是好工作,你會怎麼說?如果兩年前這麼問呢?現在呢?

想找一個「好工作」並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對於「好工作」的定義是什麼?我的觀察是,許多父母心目中的「好工作」,第一是要「很熱門」,第二是要「高穩定」,第三則是要「待遇福利好」。

但是,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洪流當中,現代經濟的特徵就是產業結構變動迅速。今天的熱門,很可能不到四年就成為票房毒藥;今天的冷門,搞不好四年之後正好鹹魚翻身。既然沒有父母敢說自己有一顆可以預測四年後產業變化的水晶球,那麼要子女追逐熱門工作又有什麼意義?
此外,「工作穩定度高」真的是好事嗎?對於年輕人而言,在多變化的就業環境中,最大的保障並不是「找到一份不會變化的工作」,而是能夠從充滿挑戰的工作中廣泛學習、淬礪成長,並從中充實自己的「核心就業能力」,以致不管轉換到任何工作,都可以有顯著貢獻。

今天如果一個年輕人「有幸」進入一個「現在看起來很穩定,沒什麼挑戰」的工作,結果一段時間後大環境丕變,原來工作瞬間蒸發,但是這個人卻缺乏不同領域的知識與鍛鍊,同時又在安逸的環境中消磨了面對變化與接受挑戰的勇氣,這恐怕才是「不可承受的風險」。

在我看來,對一個年輕人而言,一份「好工作」就是能讓他產生熱情,能夠在其中看到自己實實在在做出的貢獻,能夠讓他從挑戰中磨練成長,同時又能讓他自食其力,這就夠了。

如果父母過度重視子女畢業後的工作能不能「福利好,待遇高」,卻不重視這份工作能不能讓他們感到意義與價值,能不能讓他們在其中得到充分磨練,那麼這不只侷 限了子女的長遠發展性,恐怕也會讓他們在一出社會時,就無法彎下腰來「屈就」一份無法達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理想的工作,而成為名副其實的「草莓族」。果 真如此,只怕就正好應了「愛之適足害之」這句古訓了。

※本文作者劉孟奇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其部落格網址:http://blog.roodo.com/lakatos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錢放銀行,累積現金;錢進保險,創造資產

最近在介紹一些比銀行安全、比定存利息更高的商品,希望大家可以趁現在體會核心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時,常常聽到大家說現在時機不對;因為錢都卡在股市了。而且以現在的景氣,感覺保留現金比較重要。

這些想法是對,也不對!

保留現金是對的,因為現在不管把錢放在那,感覺都不安全。股票跌了一屁股,債市也有風險;因為銀行現在更謹慎的把關,公司變得比較難借錢或者要花更高的成本借錢,導致公司經營或現金流動不順,較容易產生還不起債的情形。如果買的是外國債,則會有滙兌風險。

可是,保留現金在銀行也不是全然安全。第一,銀行的利息太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第二,銀行的存款保險最高150萬(現在是暫時全額啦),超過一定金額感覺也不放心。更重要的是,利息所得如果超過27萬要被課稅,或者被拿來和房貸利息相抵,沒法節稅。想想看,賺利息錢已經很辛苦了,還要被拿來撥第二層皮,那不是很悲慘?

那麼,有什麼地方可以是真正安全,不被課稅,利息有機會打敗通膨呢? 嗯…你覺得學習傳說中的包租公和包租婆,靠固定收取的租金來退休的生活如何?

想想看,如果有一間保証穩定收租,房價年年增值,建商隨時收購而且不用繳任何所得稅,房屋稅,土增稅,遺產稅的房子,你有沒有興趣?

這個內容是這樣的,假設一個30歲的有為青年決定開始投資這樣一間小套房:

一年繳約12萬的房貸,第二年開始收租30,000(等於放300多萬在銀行才有的利息!),20年房貸期滿後租金加倍增為60,000,總共繳20年255萬。到80歲時租金收益共約246萬,且房屋增值為約1200萬;任何時候想賣,保誠保証收購(80歲時收購價約1千萬),而且,所有的收益不課稅!

更特別的是,20年繳費期間如發生任何事故導致2-6級殘,房貸由保險公司幫你繳下去,且所有權益都在!

你準備好要蓋一間這樣的黃金屋了嗎?

投資"流行時裝"?





轉貼自 FT中文網


在《欲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中有一個情節,凱莉(Carrie)責備自己因著迷Manolo Blahnik的鞋而無力購買公寓。她說:“我竟然成為生活在鞋堆中的女人。”她預期自己的鞋類資產將會超過她的房屋資產,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缺乏房產。

凱莉不是唯一一位崇尚投資於時尚的女性。配飾設計師Beverly Feldman說:“我的退休基金將來自我的(服飾)收藏。我從來不存錢。我是一個購物狂——在上世紀80年代,我買不夠服飾珠寶。最近,我決定不要任何東西了,只要在eBay上開一家店。每件東西現在的賣價都超過我以前支付的價格。我有一個鍍了黃銅花紋的木手鐲和與之配對的耳環。我在1985年用 800美元購買了這一套,現在它賣了1000美元。我賣了我的香奈兒(Chanel)珠寶,其中包括一個腕扣式手鐲,這個手鐲的成本為500美元,賣了 600美元。我本該多買一些。”

Holly Brubach是一位時裝顧問和古董服飾迷,最近,她與時裝零售網站Yoox.com合作售賣馬蒂斯(Matisse)的繆斯女神——Rosamond Bernier的古董衣收藏。她不是特別相信Holly的話:“我們這行中的人一直都在試圖找到一些方式,來證明我們花在衣服上的錢是正確的。Rosamond有一件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簡稱YSL)設計的迪奧(Christian Dior)舞會禮服,可能會賣1.2萬美元,而我確定她在1959年付的不是這個數。但你必須考慮通貨膨脹:如果Holly把那個500美元投資了的話,那麼她賺的錢將比600美元多得多。”

有些種類的服裝,毋庸置疑,一定會增值。在每年舉辦8場時裝、葡萄酒及珠寶拍賣會的芝加哥拍賣行——Leslie Hindman的拍賣會上,某些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拍品為它們原來的主人掙了相當多的錢。在2007年12月,一件與電影《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中出現過的裙子一模一樣的Thierry Mugler長裙賣了2800美元,而賣家是在近15年前用300美元購買的。同樣地,一件最初以500美元買下的Halston雪紡綢晚禮服賣了3200美元,而來自同一位設計師的金銀絲長裙賣了2000美元,大約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這個商標全盛時期最初零售價格的4倍。在佳士得 (Christie's)去年10月於倫敦舉行的“復古:前衛時裝”的拍賣會上,一件聖羅蘭的狩獵裝賣了1萬英鎊,比它在1968年的原始價值高出許多。

佳士得紡織品主管Pat Frost表示:“狩獵裝是衣服保持了自身的價值,並且實際上超過了原有成本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時,它也是某件事物在那個時代無法讓人容忍, 而如今卻被視為標誌性和突破性事物的好例子。在上世紀70年代,女性甚至不穿褲子,更別說狩獵裝了。”

eBay最大的古董衣店鋪之一——Ricky's Exceptional Treasures的店主Ricky Serbin表示,通常,曝光次數較多的衣服賣價比它們的原價要高得多。“我們曾經得到了一件湯姆•福特(Tom Ford)設計的Gucci白色鎖眼裙,Toni Braxton在有關福特從Gucci退休的宣傳活動過程中始終穿著這件衣服。它賣了約4500美元,大概是其原有價格的兩倍。我們賣出的另一件超過原價的衣服是一件帶有緊身內衣束繩的Atelier Versace長裙,這件長裙曾先後被碧昂斯(Beyonce)和Versace Barbie穿過。

那麼,哪些服飾消費者可以預期它們會升值?Serbin表示,堅持持有來自高緹耶(Gaultier)、聖羅蘭、Galliano、McQueen和Marc Jacobs的某些物品會非常有利可圖。Serbin說:“最近,我在銀行看到了一位老婦人穿著最早的Marc Jacobs藏品——笑臉毛衣,我花500美元買了下來,可能是她在1986年所支付的價格的5倍。”

Leslie Hindman古董服裝及配飾主管Abigail Rutherford建議押注“一些概念設計師,比如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cons)、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e)、Martin Margiela和Rick Owens。你在關注所有對時尚有新想法的人;你要瞭解誰正處在非常重要的時刻。比如說,來自Nicolas Ghesquière的標誌性服飾可能會增值,因為他讓巴黎世家(Balenciaga)重新復活了。”

事實上,經典品牌的復活也能使價格上漲。5月份,Leslie Hindman以1300美元賣出了一件Holston長裙,不久前,製片人Harvey Weinstein宣佈他將收購該品牌。3年前,這件裙子的價格是225美元。

同時,經典服飾或許不會獲得巨額利潤,但至少它們會保持價值。盧瑟福表示:“我們發現愛馬仕(Hermès)和香奈兒的價格極高。現在,你可以以大約 6000至7000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個新愛馬仕Kelly包;去年12月,我們以相同的價格拍賣了一隻2002年的Kelly包。”

佳士得的Pat Frost同意上述看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買一些處於最前沿和引人注目的物件,堅持持有幾十年不要出現磨損,直到世界開始同意,你的品味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前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嚴格說來,手提包——而且的確只有愛馬仕的鱷魚皮手提包——才是最佳押注物件。12月份,我們賣出了23只愛馬仕Kelly包,而且賣價均超出了它們的購買價格。”
譯者/董琴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推薦一部打手槍救孫子的電影…


如果自己的至親生病卻沒錢醫治,你能夠做些什麼?可以做到什麼地步?『洞裡春光』(Irina Palm)這部英國電影講的就是這麼一個簡單卻偉大的故事。故事中的祖母因為孫子得了重病需要一筆很大的費用治療,卻因為無計可施只好去倫敦蘇活區的性商店幫男人打手槍(原諒我的用語直接!)。她除了得面對接觸別人私密處的心理障礙,年紀大沒有其他工作技能的困窘,還要擔心自己將來怎麼在兒孫和友人面前立足…

這部以平實的手法拍攝出來的電影,除了表現出主角在面臨現實壓力時展現出來的無比勇氣,這樣的題材和情節其實也間接地描繪出弱勢族群在面臨人生中的重大變故時是多麼的無力和無助。可是,這其實不是一個特例。

我在英國唸書的時候,報紙就常有批評英國本地醫療體系NHS(National Health System)的新聞。例如光是一個簡單的手術要等上三個月才能開,平時生病不可能馬上見到醫生,除非是掛急診。像電影中這類算是重大疾病的病患,如果自身沒有其他的商業保險,通常是能拖一天算一天。諷刺的是,一般英國上班族的收入中其實有將近三分之一都拿去繳交各種看似完善的社會福利和保險,可是,一旦生了醫療體制外可以支應的特殊疾病時,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親人日益衰竭而一籌莫展。

如果回過頭來看台灣,我們現在其實也或多或少地面臨了這樣的現實。立法院不時就健保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大加討論,一邊支持調漲保費,一邊主張實施二代健保杜絕醫療資源浪費;同時,健保一直在削減補助項目和提高自費額;如果算上台灣少子化和老年化的趨勢以及醫療用品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我們這一代的人一旦過了50歲,準備開始用到醫療資源而住院時,自己沒有準備個200萬備用可能還真的生不起病!好的情況是還有退休金可以拿來用,頂多就是生活品質低落,最起碼還活得下去。可如果像電影中的主角連退休金都用完,而且舉債到連身邊的親友都無力再幫助時,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

這時候,如果生病的是你的父母、配偶或你的小孩,當醫生告訴你有一種很好的療法或用藥,可是要自己出錢而且不一定治得好的時候,你只好跟醫生說沒錢?
或者,也許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向水果日報申訴或請電視台代為宣傳自己的困難,然後求助社會大眾?又或者,你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寫成『洞裡春光』這樣的劇本然後向電視台兜售籌錢?

現在台灣通膨嚴重,很多開支都急速地被壓縮。保險費這種看似用不到的費用自然也在撙節之列。在我規劃保險需求時,常常有客戶告訴我說他們自己只要一個基本的保障就好,別的等以後有錢再說。那麼,什麼是基本的保障呢?就是包括疾病和意外住院補償,手術依項目給付和醫療費用實支實付,額度要最低最便宜的那種。理由不外乎是現在有全民健保、勞保、農保、公保等等已經有保障,而且誰知道自己會不會生病?如果沒有生病的話,保險費不是白繳了?他們大概忘了,所謂的保險本來就是把不可知的「萬一」轉成可確定的「一萬」元保費,把人生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去傷腦筋才存在的。如果只是為了保安心而不管夠不夠,那麼,每天去寺廟上香或教堂祈禱不是更經濟實惠?的確,預算的多少一定會影響我們規劃的額度,可是如果連生病的本錢都沒有,人生就真的會很黑白!!

還好,電影中的主角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努力地幫男人打手槍,手感好到連同事都因為沒顧客指名而被老闆開除,甚至引發同業高薪挖角。最後,她也很有勇氣地面對親友的鄙夷,坦然面對自己在這種現實下所做出的選擇,總算為自己最親的孫兒盡了最大的力量,也為觀者對結局的感性期待做了最好的註解。如果大家有空的話,一定要去租來看看喔!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理財規劃顧問不是證券投資顧問

雖然對證券投資的濃厚興趣,是吸引我進入理財規劃顧問這個專業領域的原因之一,但是還是應該跟大家說明理財規劃顧問不是證券投資顧問,我認為理財規劃顧問的中心思想是在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你達成人生目標的機率,並讓你同時能享受達成目標之前的人生旅程。

多數證券投資顧問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幫助你從證券投資上賺最多的錢。

於是理財規劃顧問vs.證券投資顧問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回到一個類似生活哲學的問題,賺最多的錢該不該是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以及賺最多的錢是不是一定要在證券投資上?賺到最多的錢之後,就能完成你的人生目標嗎?理財規劃的目標是希望讓你的生活更幸福一點,卻不一定是投資報酬率更高一點。

另一個吸引我進入理財規劃顧問這個專業的原因,是因為看過這麼多陷入債務之苦的人存在,這些人通常都不是任何金控公司或是證券投資顧問的主要目標客戶。但是這群人卻可能是最需要專業協助,最無法自己做好理財規劃的人,目前卻沒有一個專業行業,在思考滿足這個社會的大量需求。

陷入債務漩渦的人,有一部分是外在的因素造成,但是多半是資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消費的不知節制,投機的胡亂嘗試與孤注一擲。如果我們相信心理學上的實驗所顯示的,獎勵比處罰更能養成一個持續的習慣,則解決這個社會上的陷入債務漩渦族群的問題,理財規劃教育與理財規劃顧問的支援,可能會比債務清理法及破產法與催收人員的嚇阻,在改變債務人的財務行為上來的更有效果。

也許在國民義務教育中,增加更多理財規劃教育,是一個扎根的好工作。

如果你因為我在投資上的見解,而在考慮我的服務,也許你應該再思考一下。我總是和客戶說,我不會給你任何股票明牌。我很樂意和你討論投資理財的原則,證券基本分析的方法論,我也會回答你的疑問,幫助你學會投資,但是我不會給你一個結論,我也不希望你把我當作投資分析師,或是股市會員投顧老師,我不會給你幾元買進,幾元賣出的訊息。我甚至不會每週每月主動給你市場趨勢的判讀,這類證券投資顧問常做的服務。

但是理財規劃顧問應該可以告訴你,哪一部分的錢,多少錢,是可以配置在其他證券投資顧問的身上,會告訴你如何分辨證券投資顧問的操作類型,如何理解不同基金的投資策略與投資風格,協助你選擇。理財規劃顧問要幫助你的是,如何安全地達到人生的目標,而不是誇口跟你保證他的投資報酬率可以比別人高,要你相信他的投資判斷能力,或是誇口他能收集有用的最新市場訊息的能力。

沒有閒錢才更需要理財規劃顧問

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什麼閒錢,所以不需要有個理財規劃顧問,這可能是受到銀行財富管理帳戶的廣告所影響,這些標榜要300萬可投資資產以上的客戶才能享有的財富管理帳戶,讓人以為一定得要這麼有錢才需要理財規劃。

其實,我很不以為然。大家可以想想,銀行花了許多錢,來蓋那些金碧輝煌的貴賓理財中心,當然將本求利,希望每位客人的資產夠大,他才能賺到銷售產品的手續費,所以設定帳戶金額下限的目的,是因為銀行成本的關係。絕對不是因為資產小於這個金額的人就不需要理財規劃顧問。

相反地,我認為沒有閒錢才更需要理財規劃顧問,錢不多的人相對於錢較多的人,往往對金融產品更不熟悉,更容易被誤導而做出錯誤的財務決定。而且一旦發生錯誤的財務決定,所遭受的打擊又遠大於資產較多的人。你可以想像一個有10萬的人損失了5萬,和一個有100萬的人損失了50萬,同樣損失50%,這錢少的人會比錢多的人更加痛苦,因為這兩人都可能會臨時需要10萬來應付緊急的事故,錢多的人還有50萬可動用,而錢少的人卻因此就週轉不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