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620億美元的秘密:巴菲特雪球傳奇全紀錄》



 作者/王寶玲 出版/創見文化


《內容摘錄》

要投資?還是投機?
巴菲特說:「股票不應該是我們人生的全部,因此,帶著賭徒心態走進交易大廳的行為是極為危險的。」他告誡人們:即使股票價格存在著不可預知性,買賣股票也絕 不是賭博。他主張股友們把股票當做一種正當的投資行為,而不是幻想通過短期的冒險投機達到一夜暴富的效果。事實上,不少股友都是希望一朝發跡,跨入富豪的 行列。只要股票稍有漲勢,就會像賭徒一樣不斷地下注,把全部身家都壓在上面。也許偶爾會贏,但更多的結局是傾家蕩產,輸掉全部。

世界各地都一樣,每當股市最火紅的時候,人們賣房貸款湧進股市,就像瘋了一樣,很多人都沒想過股票的價格是不可能一直向上飛升的,它早晚會到達極限,會有跌落的那 天。這就是危險的賭徒心態,是不成熟的投機行為。在西方已發生過十數次這樣的案例,股市大漲則人流如梭,群情激昂,大跌則人去樓空,彷徨不安,洗盡泡沫。 但是股票的本質是一種成為公司股東的工具,這決定了投資股市只能是一種投資行為和理財方式,絕不是豪賭運氣的俄羅斯輪盤賭。誰清晰地認識到這個道理,誰就 擁有更多在股市成功的機會,巴菲特無疑是最早明白這一點的投資大師之一,他一直努力把股市的本質告訴全世界的投資者:「買賣股票決不是奧運賽場上的運動或 賭場中的賭博,單靠殊死的一搏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巴菲特幾十年潛心經營幾支優質股票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飛漲的牛市固然可以讓很多人短期內獲益,但能 夠在熊市進入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專業行為。牛市雖有,終將一瀉千里,而股票的實際價值永遠不會只體現在這些變化莫測的數字上。

「只有退潮的時候才會發現誰沒有穿褲子。」這是巴菲特的至理名言。大多數股票市場的投機者最終都會一無所有。那麼什麼是投機?什麼又是真正的投資?巴菲特認 為,投機者只關注股價的起伏和變動,並希望上帝賜予足夠運氣,讓自己能從中獲取暴利。可是從長遠看,股票價格不會永遠高於其企業本質的價值。因此,那些把 目光放在股票背後代表的企業身上、希望保本並獲增值的人,才是真正的投資者。買賣不是投資股票的目的,而只是手段,營利目標應該透過該企業的增值與獲利來 得到實現。而且,巴菲特認為投機者的業績永遠不會超過真正的產業投資者。

作為投資依據的「穩固基礎理論」與「迴歸分析」和「外插法」可以 為投資對象找到它內在價值的穩固基點,無論是不動產還是股票,抑或是各類債券和各大公司,都可以根據過去和現狀分析出未來某種模糊走勢,投資者在根據走勢 的發展決定自己在哪一點買進或賣出才是有利的。先找到不變的價值,再根據價格的變動,兩者作出比較。巴菲特一直在這麼做。事實上,任何優秀的投資者都在採 取這種辦法。而投機理論則完全基於選股與買賣時點的冒險,賭博的目的是單純的暴利,這種心態決定了投機者無法對股票背後的企業產生根本上的興趣。

在投資市場上,想投資的人永遠多過 已經開始投資的,收益少的人多過收益高的,落魄失意的人多過點石成金的。是什麼造就了這個殘酷的事實呢?巴菲特認為,正因為投機看起來輕易可得,才讓大部 分人都帶著博取最大利益的想法走進股市,他們不是懷著投資的目的,而是抱著一賭定輸贏的投機心態。有太多的人想成為暴發戶,希望第二天早晨醒來可以一夜致 富。但真有這等美事嗎?造物主一向公平,祂給你最大誘惑的同時,也會埋下一枚毒性最大的尖刺。在你通往金山的路上,那條看似最快捷的道路下面,往往就是一 個巨大到足以讓你萬劫不復的陷阱。

「那將是危險的開始,永遠不要有博取最大利益的想法。」巴菲特說,「短線投機往往依靠市場的機率,這註 定了成功者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都會淪為市場的犧牲品。」他說到了本質,少數人投機成功的收益,來自於大多數人投機失敗的損失!只不過是總量不變的財富 在一瞬間換了主人罷了。所以投機者們理論上最終是「零和」(Zero Sum)的!若再扣除交易成本和稅費,大多數投機者的報酬為負數也就不足為奇了。

巴菲特杜絕投機,就是因為短線靠機率,中線靠技術,而長線操作和集中投資才能展現投資者的智慧和眼光。那才是投資家的遊戲。對於市場來說,集中長期的投資也是有益的,利於鞏固金融市場的穩定,推進整體經濟的真正發展。

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也從一個側面同意巴菲特的這句話,他說:「我總是發現自己埋頭苦讀很有用處,我發現如果我只是按照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圖,而不是 需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羅傑斯呼籲投資者要抵禦表面的誘惑,遵從內心的判斷,而不是頭腦發熱,跟風投機,做那些膚淺和有傷體面的事情。那些最熱鬧的場 面,獲利者其實寥若晨星,大多數都是去趕場的看客,既損失時間,又浪費錢財。

巴菲特和羅傑斯一樣,都是講了規避風險的重要性。對於成功的投資者來說,這是財富累積的基礎,為了並不確切存在的市場機會,如果你去冒大險,你更有可能以大損失而不是大贏利來收場。你全身傷痕累累,卻仍舊兩手空空。除了獲取了慘痛的教訓,你一無所獲。

索羅斯說:「在金融市場上,生存有時候意味著你必須及時撤退。」必要的時候,保守反而是安全的。明知上空到處都是熾熱的子彈,你偏要端著槍躍出坑道,殊不知 勇敢的精神和壯烈犧牲的美名從來不是戰爭的真實目的。戰爭的目的是勝利,不是讓你變成死人。這和資本市場一樣,投資的目的是賺錢,而不是無謂地燒錢。

菲特說:「如果證券的價格只是真正應有價格的一個零頭,那購買它們就毫無風險。」該如何理解這種觀點呢?本世紀最出色的兩位投資大師給予我們的忠告恰恰就 是如何避免冒險,即便一個投機的市場機會看起來回報是那麼的美妙,我們也要看到它背後蘊藏的不動聲色的市場波動它也有可能是市場先生為我們精心準備的騙 局,是一場名符其實的鴻門宴。然而,嗅到一絲風險就馬上撤出也是不對的,想做到絕不沾風險的遊戲,前提是對投資目標的分析能像巴菲特那樣準確,或是像索羅 斯那樣敏銳。

很多投資常識方面的專家教導我們: 一分風險一分回報。但在巴菲特看來,這是不對的,最大的風險也常常意味著毫無回報,而最大的回報,或許它的風險係數是最低的。「一切取決於你的投資性質, 你對投資對象的分析和對市場的調查,你是否願意與它終生相伴,是否做好了長期承擔責任的準備。」巴菲特告誡全球的股友們,「你一生要幹的事業無非是,尋找 一個在風險極小甚至不存在風險的機會,把所有的本金都投進去,然後跟著它一輩子賺大錢。」

說白了,這依舊是價值投資理念的無限擴展。相反的例子則是索羅斯,他是利用市場的泡沫或缺陷進行投機的對沖基金之代表,也許他對巴菲特的這句話並不認同,但事實證明,索羅斯每隔幾年的確就有大傷元氣的 時候,例如他成功偷襲了英鎊,但在東南亞卻遭遇慘重的失敗。這說明再高明的投機者都無法保證自己次次都贏,哪怕是最輕而易得的機會,風險往往就躲在裡面等 著你,伺機給你重重的一擊。當巴菲特已成為股神與世界首富,把大筆現金往外推的時候,索羅斯的財務狀況卻陷於低潮,正對外募集資金中⋯⋯所以,投機很難持 續幾十年地高複利成長,而價值投資法卻可以做到,在財富高速成長的同時,也不會影響自己輕鬆愉快的生活。巴菲特說,關鍵在於克服各種機制的缺陷,以及人性 的弱點,找到好企業,集中投資,長期擁有,就會獲得滿意的回報。

投機很複雜也很痛苦,一旦失敗往往意味著巨大的損失。投資則是一項智慧的 行為,它是生活化的商業活動,而非投資者的人生負擔。巴菲特不喜歡冒險,堅決不做任何投機,但他的價值投資法依舊回報驚人。有人曾做了統計,證明巴菲特已 經成功地在市場上先後吸收一兆美元以上的資金,幾乎沒有遇到過讓他傷腦筋的地雷公司。他的投資生命也很長,五十年後仍然屹立不搖,而且累計獲利已達千億美元。

正因為投機理念與投資價值觀有著截然不同的分析系統和操作路線,所以分清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是從業餘股友走向專業行家的第一步。但是 這兩者之間的概念又很模糊,你說在你認為的低價位買入五百元的宏達電股票是投機還是投資呢?也許你起初的願望是在高價位時賣出獲利,但隨著價格的不穩定, 你賠了錢,只好變為長期持有,而且不能保證將來的某一段時間內肯定會漲,此時的你其實已經從一個投機者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投資者。你開始去關心企業本身的 基本面,不再把焦點對準股價K線圖之類的玩意兒。這說明投機與投資之間也會發生轉化。投機者在遭受挫折之後有可能變成理性的投資者,而投資者也會因為失去 耐心而作出盲目的投機行為。判斷的標準正是巴菲特說的是否產生了「賭徒心態」。當股友產生了這種心態時,往往就會失去理智,孤注一擲,贏了還想賺得更多, 輸了則急於翻本,於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不可自拔。

喜歡去賭場玩吃角子老虎拉霸機的人對此會有較深的體會,哪怕是中獎的期望值高達投入的90%,最後在算總帳的時候一定還是賭場賺錢,因為它穩賺那10%,中獎的這部分其實只是一部分幸運兒去瓜分。其中有人賺了錢,但更多的人則是賠錢,他們 都是投機者,而賭場老闆才是投資者。就是這個道理,無數的投機者擁入股市,其中絕大部分的人只是進來送錢,這些錢小部分進了投機成功者的腰包,大部分則歸 於理性和成功的投資者。可以說,這是一條食物鏈,投機者處在最底端,翻身的機會極小,除非改變思路,讓自己變得聰明務實,不再急功近利。

區別投資和投機的關鍵在於它們獲利的方式,投資是以長期增值的方式獲利,而且有著理性的預期,具備時間和收益的可預測性。投機卻不然,就算是最大膽的天才賭徒,當他走進股票市場,在排除他知情即將發生的重大資訊等內線消息的前提下,他不可能預測出對某一支股票的投機行為是否會在未來兩個月內給自己帶來豐厚收益。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股價上的人才真正具備大智慧。在股票市場耍小聰明的人,從長期來看,大多沒有好下場,即使短期獲利,最後往往也會受到傷害。

巴菲特深以為然,也因此他努力使自己遠離任何的投機行為,但是該如何具體區分哪項買進不是投機,卻也沒人可以做到。環境在不斷變化,投資成功的轟動效應會引來投機的盛行,投機的 過度又會產生市場的強烈反應,比如股災或大範圍的熊市,這時,市場又蘊藏著新一輪的投資機會。它們不斷在發生轉化。巴菲特建議我們注意判斷股票市場當前正 處於這個迴圈的哪一階段,以決定自己應該要耐心等待還是果斷出手。至於「短期之未來某一階段的行情」這種賭徒預測心理,巴菲特認為是一種投資還不成熟的表 現。事實上,股票的價格波動永遠具備不確定性,沒有人可以預測,巴菲特也一樣,因此這是一個不必考慮的問題。

以上文字摘自《620億美元的秘密:巴菲特雪球傳奇全紀錄》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美元圈套:全球經濟大逆轉,如何創富與避險》

《美元圈套:全球經濟大逆轉,如何創富與避險》
  作者/王伯達 出版/先覺出版  

《新書簡介》
繼《民國100年大泡沫》之後,穿透迷思、看見契機的財經大作! 拒絕成為貨幣戰爭的輸家,從「供養美國的台灣人」,成為「掌握趨勢的獲利者」!

弱勢美元即將展開反攻!亞洲金融風暴恐將再現!
這一次,台灣將面對怎樣的衝擊?你的財富,會跟著沉淪,還是要逆勢加增?
正視美元圈套的威力,掌握資產增長的機會!

 拜託!這次的答案真的不是「全民拚經濟」! 別再埋頭苦幹,卻搞錯了方向! 了解現況,掌握趨勢,你才能和台灣一起贏!

當今的經濟,正在重演九○年代的戲碼: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墜入失落深淵,同時間美國卻迎向十多年的榮景。而現在,即將破滅的亞洲泡沫會否拖垮中國和台灣,並開啟美國另一波的榮景?

沒錯!這正是美元圈套的必然循環!

 種種指標顯示,全球的經濟、股市、房市與大宗物資即將來到「九局下半」情勢逆轉的關鍵點,現在的你必須:  

正視危機
◎美元由弱轉強,亞洲國家資金緊縮,股市和房地產將大幅修正!
◎資產泡沫、產業危機與政府負債籠罩台灣,這次百年泡沫過後,台灣會否成為下一個日本?
◎低生育率的人口危機與工業化的糧食危機步步逼近,台灣還剩下多少時間?  

掌握契機
◎買進美國:美國在財政、產業與經濟的轉變,將推升美元與美股上漲。
◎看好非洲:廉價勞動力搭配人民幣國際化的資金,黑暗大陸蛻變為黑色鑽石。
◎賣出黃金:美元上漲趨勢確立,黃金等貴金屬與大宗物資的價格將開始修正。
◎調節亞洲:亞洲泡沫即將破滅,請繫好你的安全帶!

※「美元圈套」如何形成?

台灣過度仰賴出口來驅動經濟成長,同時長期壓抑台幣匯率來維持出口產品競爭力,外匯存底中更購置了大量的美國國債。這意味著我們輸出了大量的商品到美國,最終還把賺來的錢投資美國國債,維持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我們根本是用自己的錢買下自己的商品,並且創造自己的出超! 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與中國。美元圈套巧妙的把這些亞洲國家變成了美國的經濟殖民,而這就是台灣超高工時、實質薪資衰退、世界最低生育率與房地產泡沫的根源! 看清這個圈套,台灣才能停止供養美國人!  

《內容摘錄》

我們還活在日本的陰影中 「九○後」這個名詞在中國的意思是指出生於一九九○至一九九九年的年輕世代,而這個世代在中國又有個別名叫作「小皇帝」,這是因為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以及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成果,讓這個世代在一出生就擁有豐厚的資源,並過著優渥的生活。因此,「九○後」在中國無疑是天之驕子的代名詞;然而,若是從整個亞洲的角度來看,「九○後」其實反倒是一連串苦難的開始。


一九九○年日本的資產泡沫開啟了該國失落的二十年,同年在台灣也發生了萬點泡沫,而一九九七年則有亞洲金融風暴。我在《民國100年大泡沫》一書中,曾經以外匯存底的角度來解析這三個資產泡沫的成因,表面看起來,除了外匯存底這個經濟數據之外,前述三個資產泡沫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連繫,然而,若我們將國際強權的角力、貨幣制度的變革,以及經濟發展的模式等變數納入這三個事件,大家就可以發現,亞洲會發生這些資產泡沫絕非偶然或巧合,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只是在跟隨著日本的腳步,走上失落的世代罷了。


亞洲國家的成長模式,不管是過去的日本、亞洲四小龍或是現在的中國,其實都是透過壓抑匯率,以及廉價的勞動力,來實現出口導向的經濟型態。在壓抑匯率的過程中,這些國家因而累積大量的外匯存底,而其中絕大部分的資產配置內容,則是美國國債以及其他的美元資產。這也是為什麼全球外匯存底存量前十名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及亞洲四小龍都名列其中,而美國國債持有國前十名則是包括中國、日本、台灣以及香港。這些亞洲國家為了經濟成長而壓抑匯率的模式,雖然獲得了短期的亮眼成績,然而卻也因此掉入了「美元的陷阱」。

所謂「美元的陷阱」,指的是這些亞洲國家在經濟與匯率上,對美元的依賴以及其所可能產生的後遺症。這些國家仰賴美國的消費來驅動本國經濟成長的同時,不僅要壓抑本國匯率來維持美元的購買能力以及本國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外匯存底中也購置了大量的美國國債,讓美國這龐大的經濟機器得以繼續運作下去。亞洲國家輸出了大量的商品到美國,最終還得把這些錢透過投資美國國債的方式來維持美國的消費能力。

 從邏輯上來看,我們這些亞洲國家根本是用自己的錢買下自己的商品,並且創造自己的出超。美國用一大堆的美鈔與國債,說穿了,就是用一大堆的紙向這些亞洲國家換取實質的商品與資源。美國雖然沒有殖民的行為,然而卻是透過美元的陷阱,巧妙的把這些亞洲國家變成了星條旗下一個個的經濟殖民。

「美元的陷阱」另一個顯著的癥狀就是「外匯存底的詛咒」,也就是外匯存底大量累積所引發的資產泡沫。我在《民國100年大泡沫》一書中曾提出外匯存底的詛咒這個理論,這本書出版後,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發現,早在八○年代,就有台灣學者提出過這樣的看法。全世界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的華人,中研院院士蔣碩傑先生在其《台灣貨幣與金融論文集》中留下了〈外匯資產猛增引起金融危機之對策〉一文,並在後續的數篇時論中對外匯存底的累積提出了警告,無奈當時的輿論及國人普遍認為出超及外匯存底的累積是好事,因此這樣的建議並沒有被政府聽進去,後來泡沫也隨之破滅。

亞洲國家輸出了大量的資源與商品,但並沒有換回貨幣的升值與購買力的提升,而是換來了一大堆的紙,對亞洲的民眾來說,這是一種經濟上的剝削與奴役,也因此亞洲國家雖然長期擁有大量的經常帳順差,人民的經濟壓力卻是愈來愈沉重,這樣的經濟現象也改變了亞洲的社會現象。經濟的壓力讓亞洲快速的步入低生育率的少子化社會,日本成為全世界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而台灣則可能是下一個日本,其他如南韓與新加坡也面臨低生育率的困境,接踵而來的則是人口負債、退休金負債與政府負債等一連串的問題。

不同於亞洲國家在九○後逐漸走入了失落的世代,美國,在一九九○年以後則是迎來了近年來最長的一段榮景。一九九○年一月,道瓊股價指數為二千七百多點,然而十年之後,道瓊指數最高在一九九九年則是來到了一一、五○○點的水準,漲幅三二五%,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漲幅更是高達九五○%,這是美國近年在經濟上最繁榮的一段時間。

二○○○年之後,美國的網路泡沫以及中國的崛起,似乎要為亞洲失落的九○年代平反,並為美國的榮景畫上句點,次貸的爆發則更確定了全世界對經濟強權移轉的信心。現在的美國在經濟上要面臨中國的挑戰,而金融面則是需要收拾次貸危機的殘局,美國失業率在二○○九年底曾經一度飆高至一○.一%,而標準普爾(S&P)在二○一一年四月調降美國評等展望為負面時,更像即將壓垮山姆大叔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時之間美元與美股被全世界的投資人棄若敝屣。

然而在我們給美元的棺材釘上釘子之前,我們要注意的是,美國是否真的沒救了呢?其實在開啟一九九○年那段美好的年代以前,美國同樣也陷入了一個經濟的困境,在經濟的實質面上遭遇日本強力的挑戰,在金融體系上則是面臨儲貸危機後的金融失序,當時美國的失業率一度高達一○.八%,美元指數則是由一九八五年的一二○以上滑落至一九九二年的八○以下,這些與現在美國的處境幾乎是如出一轍,然而到了二○○一年,美元指數則是重回了一二○的高點。

「九○前」的美國靠著石油美元的支持,度過了美元危機;日本政府與金融業者因著利差的誘因,出現大量資金流向美國,持續購買美國國債更是讓美元和美國政府度過了最艱困的時期;個人電腦與網路的發展讓美國實現了產業升級,抵消了日本在汽車與工業上競爭的衝擊;一九九一年冷戰的結束讓美國得以縮減軍費支出並專心發展經濟。綜合以上種種因素,讓美國得以迎來「九○後」快速增長的年代。

而若把同樣的時空背景移轉到二○一一年,我們將可以發現,九○年代讓美元和美國經濟快速攀升的因子,目前正一個個的浮現在市場環境之中。石油危機再度浮現,糧食危機也步步緊逼,讓「石油美元」及「糧食美元」同時綁架了全世界對美元的需求;中國取代了日本,踏入了美元的陷阱,成為美債與美元的主要支持者;網路科技再度崛起,讓美國掀起去電腦化的過程;而奧薩瑪.賓拉登的殞命更是宣告反恐戰爭將告一段落。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一九九○年代的世界局勢如出一轍。而中國現在的資產泡沫則是愈來愈像一九九○年的日本,愈來愈接近爆發的邊緣。上一波美國的榮景是由日本泡沫爆發所綻放的煙火來揭開序幕,現在即將爆發的亞洲泡沫會否開啟美國另一波榮景呢?

九○後是亞洲國家和美國的強弱分界點,即便二○○○年以後,金磚四國崛起,中國第一的呼聲不斷,然而在我來看,二○一○年過去的這十年,只能說是美國長期榮景中的一個逗號而非句號,而我們並沒有從九○後的失落中走出來,我們並沒有從美元陷阱中逃出來。

亞洲國家其實還活在日本失敗的陰影中,亞洲國家還活在帝國的殖民中。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謝金河:踩到證所稅紅線,股市都崩盤!

[先探投資週刊]
( 2012/04/13 )

四月十一日,今周刊邀請科技趨勢專家Kevin Kelly來台發表演講,並且與華碩施崇棠董事長、政務委員張善政一起座談。一位在大學研究所的碩士先問Kevin Kelly說,在台灣工作時間最長,但工資最低,且十幾年沒有調薪,他問這一代年輕人應怎麼辦?

只見Kevin Kelly瞪大眼睛,拿起麥克風,很直接了當地答稱:「跑!」到別的地方去工作。這是Kevin Kelly在暢談未來雲端世界,未來十年螢幕無所不在之際,我認為最有創意的一句話。Kevin Kelly要年輕人趕快跑,到別的國家就業;只是這話說來輕鬆,對年輕人來說卻很難。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台灣租稅改革上面。這次政府祭起稅改大刀,證所稅硬是要課了。財政部長呼籲小股民千萬則緊張,因為證所稅只課有錢的大戶,目前初步規劃是獲利超過六百萬以上的大戶才課稅,一般散戶不用課稅。乍見之下,好像證所稅只砍有錢人,一般小散戶不受影響。

再踩紅線

殊不知,人只有兩隻腳,錢有好幾隻腳,證所稅那把大刀很難砍到大戶,小散戶很可能是被證所稅鋒刃擦傷最嚴重的那一群。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證所稅開徵過三次,沒有一次有好下場,最近的一次是一九八八年。股市代表阿土伯說,那一年造成很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現在同樣的稅改大刀又祭起來,這一刀砍下去,恐怕又是散戶被砍死。

這次開徵證所稅目標瞄準大戶,但是在台灣擁有幾億身價的人,很少沒有在國外開戶的。這些年來,證所稅沒有開徵,已經有很多人善用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把錢匯到國外,再匯回台灣,過一個水,資金變成外資。本國資金繳納所稅是四○%,但外資只需交二○%,未來證所稅不課外資,我保證大多數有錢人的錢都會先匯到國外,過一個水,變成外資。

重稅逼產業出走


很多財稅學者都相信高稅率,對有錢人課重稅才是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但是公平正義與課重稅並沒有太直接關連,課稅的最大學問在於是要殺雞取卵?還是養雞取蛋?租稅合不合理會嚴重影響整個產業生態。

最顯著的是九○年代,世界級的拍賣公司像蘇富比、佳士得都把亞洲總部設在台北;但是台北拍賣課重稅,香港不要稅,沒有幾年光景,那些拍賣公司全都遷到香港,台灣的收藏家只好坐飛機到香港去參加拍賣會,香港也搖身成為亞洲藝術拍賣的重鎮,周邊產業的繁榮帶來效益遠遠大過稅收。台灣則因為課稅,親自了斷拍賣產業。台灣今天仍有一些拍賣公司,但只能苟延殘喘。

我最擔心的夢魘是,股市因證所稅崩盤,房地產因實價課稅而崩潰,如此一來,二○一三年很可能是台灣經濟的大浩劫,這是我最不願見到的事。

一層皮剝好幾次

這次開徵資本利得稅,若先對土地交易,打擊面小,操作單純,成功率會高;沒想到第一棒就掃向股市,我有點意外。目前股市好像跟馬政府有仇一般,股民好像是專賺不義之財的賭徒一般,賺來的錢是骯髒錢,必須課重稅;因此,除了賺錢開徵證所稅,且原來證所稅併證交稅的千分之三不降,先前納入健保費的股息股利收入二%,現在股票股利在二代健保中也納入,股民一層皮被剝了好幾次,好像次等公民一般。

最近監察院公布大官們的財產申報,看了那份清單,心中也有很多不同感慨。十一日那天,我去聽Kevin Kelly的演講,講台上掛著賈伯斯留下的佳句:「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也就是說虛懷若渴、求知若愚,這是人向上提升的原動力。但是我看到大官們公布財產,心中卻有另一種感覺,把前面那一句話改一下就變成:「Stay Cash , Stay Poverty」,類似手上抱現金,賺錢是罪過。

有錢並不是罪惡,但當全社會都不投資,錢只有存在銀行,那麼這個國家恐怕沒有競爭力。這些年台灣社會最大的病態是專打肥貓,結果是把有能力的人趕走,台灣人的薪水長期無力加薪。

另一個現象是,大官錢少才代表清廉,因此,申報財產愈單薄的愈是好官,官員們只要熱衷理財,很容易在爭議中下台;於是大官們只能手握現金,把錢存在銀行,股票成了最敏感的財富象徵,官員沾到股票好像股票有毒一般。久而久之,大家對投資股票的人留下了壞印象,股民成了賺不義之財的賭徒。

Kevin Kelly要年輕人跑到高薪的地方找工作,但兩隻腳跑得走的年輕人恐怕不多;但是錢有很多隻腳,當政府把箭頭瞄準社會上有錢人的時候,此時有錢人鐵定腳底抹油,把錢放在最有利的地方。一切講究公平的台灣,恐怕是困難的開始。

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最基本的波段操作 – 利率循環

多年來我對多頭空頭市場的判斷, 就很簡單的是以”利率”的走向做標準, 基本上是很簡易好用的, 任何投資人(散戶, 大戶, 或法人)都可以因此掌握8-90%以上的景氣方向, 也自然可以在投資上有8-90%以上的正確率, 而不易賠錢, 方法雖然簡單, 但我保證, 專業的水準也大概就是這樣了.

初步的描述是這樣子的 : 「在央行升息的過程, 持有股票(或股票基金), 不要持有債券(或債券基金), 反之, 在央行降息的過程, 持有債券(或債券基金), 不要持有股票(或股票基金)」


這裡談的央行, 目前是以美國的FED(聯準會)為主, 歐洲央行, 中國, 日本, 台灣的央行也都可以考慮, 因為各央行的利率動向都有高度的相關, 在目前為止, 也都是以美國的FED馬首是瞻, 所以我建議不論你投資的是哪一國的股市, 就看FED的動作就可以了. 因為FED升息或降息的動作是深受全世界注意的訊息, 所以各報(尤其是國內的經濟,工商)都會在顯著的地方報導, 所以你唯一要做的功課, 只是天天看報紙就好, 大概就不會錯過.

基本上政府升息, 引導利率往上走, 是一種緊縮的過程, 是一種認為景氣過熱, 需要冷卻的動作, 照說政府是在做”空”, 但是請想想, 政府為何要冷卻景氣? 不正是因為景氣是好的, 才需要冷卻嘛 ? 所以只要央行今天告訴我們他們的決定是要持續升息, 就等於告訴我們景氣是持續熱的好的, 所以請持有股票

相對的, 政府降息是一種刺激景氣的政策, 是在寬鬆資金, 拉抬景氣的做法, 但是一樣, 政府為何要”救”景氣 ? 不就是因為景氣不好嘛 ? 所以只要央行持續降息, 就表示景氣持續不佳, 這時候, 請不要持有股票, 請持有債券, 或持有現金 (現金是王)

各國央行都是請了一堆博士, 蒐集了上千上萬的經濟數據來研讀, 他們的結論, 我想我們要是輕忽了就可惜了, 此外, 升降息的決定一旦做出, 一定會持續一段時間, 這時間少說也是以”年”為單位的, 而不會今天升明天降的讓人無所適從. 所以是非常合適做為波段操作者多空的參考.

l 進場買進(股市)的時點 : 再進一步的分析, 最好的買點, 就是在長期的降息後,剛剛開始由降息循環進入升息循環的時點, 那時正好就是標示出景氣開始由衰退進入復甦, 所以趕緊買進股票, 在央行沒有降息之前, 請不要賣出 (不管你賺了多少趴)

因此, “最後一次降息”到”第一次升息”就是股市的最佳買點了, 如果是保守一點的人, 當然可以等待降息後的”第一次升息”, 但是市場總是有效率的, 所以往往此時股市已經上漲了一些, 所以對專業的投資機構來說, 他們喜歡在”最後一次降息”附近進場, 所以如何研判是不是降息循環中的”最後一次降息”就是專業人士喜歡做的挑戰了, 不過一般判斷的方式也不難 :

n 央行自己會透露 : 尤其是美國FED主席講的話更是動見觀瞻, 如果FED主席”透露出景氣已經止穩, “降息已無必要”, “降息機率已低”,”將不再降息”,”可能考慮止降回升”………等類似的話, 放心, 隔天美股肯定大漲, 如果是在連續經年的降息後冒出這句話, 那隔天市價買進都是OK的, 千萬別怕追到高價.
FED主席講話的頻率很高, 幾乎每個月都有, 台灣的報紙肯定也是每篇都會報導, 我們要做的就是每個字都去讀就是了.

n 一些相關的經濟指標會先變好 : 消費者信心, ISM採購經理人指數, 上市公司的訂單, 甚至於一些公司的獲利狀況, 都會慢慢上來, 這一點就是專業的人才會追蹤的比較緊了

n 股市也常會自行先落底 : 這也是專業投資人才比較好做的的, 股市下跌中最低點出現的時間並不一定, 底部最常見的是在最後一次降息之前, 但是也有在最後一次降息到第一次升息之間出現的, 非常非常少, 也不太可能, 在第一次升息之後才出現股市的底部, 但是做為非專業的你並不用太擔心, 因為就算是錯過股市的最低點, 就算是在第一次升息確定後你在進場, 你最多也只錯過一點點空間, 未來整個升息循環都會是你的, 那是上倍的利潤在後面

如果投資的金額不小, 其實可以把錢分成幾筆, 在預期是最後一次降息時開始進場加碼, 然後分批進場, 一直加到第一次開始升息的時候買到滿倉, 是很安全穩當的做法.

以現在(2008/11)的景氣位置來說, 我們都知道全世界央行不斷的在降息, 也就是全球景氣顯然是在衰退的過程, 由各國央行主席所發表的言論來看, 也都一直表示 : 還會有”持續降息”的狀況, 也就是顯示景氣的狀況還會不理想下去, 所以對穩健的波段投資者來說, 是還不需要投資股市的, 相對的, 就多放債券或現金, 至於會不會反彈 ? 政府護盤在買什麼, 有沒有效 ? 某些股票是不是跌深了 ? 這些都是藝高膽大的人在”摸”的, 對穩健的波段投資者來說, 我會建議你持續觀察各國央行的動作就好.

l 賣出(股市)的時點 : 顯然, 賣出股市最好的時機, 就是景氣自繁榮擴張開始下滑的時點, 也就是央行由一路升息, 轉為降息的時候

也是一樣, 高明的人想抓”最後一次升息”, 穩健的人等”第一次降息”再賣出股票(股票基金)就好, 判斷最後一次升息的方法也一樣不難 :

n 央行一樣會透露 : 如前面一樣, 央行會透露這次將是最後一次升息, 暗示未來可能利息會降, 那也等於就是說 : 景氣到此為止了.

n 一些指標會先下降 : 景氣擴張的過程, 免不了的會伴隨物價的上漲, 也許是一般民生物價都會上漲, 以前也有過房地產的價格大漲, 也可能是原物料如石油的上漲, 一開始因為景氣好, 消費者還付的起, 所以也不以為意, 景氣擴張的速度也就不會減低, 但是慢慢的, 消費者會開始
不願再付那麼高的價格, 所以消費成長會出現停滯下滑, 相關的指標, “經常”就會比央行的決定降息要提早出現(央行這時候大多還在擔心通膨死灰復燃呢), 所以專業的投資者可以多加注意這一方面的問題

我們在高點的壓回, 常常讓我們的感覺很突然, 很多是泡沫突然的破滅, 或是股市突然的崩盤, 好像景氣回檔的訊號很難掌握, 但事實上, 如果仔細研究, 我們都可以發現到消費需求的狀況會在數月前就開始往下了, 但是往往是我們”人性”的一面讓我們選擇忽略, 這又是投資心理面的問題了.

還是老話一句, 藝高大膽的人可以去抓最後一次升息的高點去賣, 但穩健, 沒那麼多時間的波段投資者就還是等央行開始降息再賣出持股也沒有什麼關係, 我們回想今年這一波段, 你要是在各國央行第一次降息就出清持股, 雖然沒有賣到最高點, 但是現在回頭看看, 不也少了很多的損失嘛 ?

如果依照各國央行的升息/降息循環來操作, 您可能幾年才做一次買進, 幾年後才會做一次賣出, 然後都能賣在相對的高價區, 也都能買到相對的低價區, 可是我們多少人能做的到 ? 我們會想很多很多, 漲了怕漲太多想賣, 賣了還漲又會想貪……跌了我們總用長期投資來安慰自己, 然後再跌死心了才賣, 賣了不跌又恨, 賣了又漲也不知道要不要搶進……………

當下次再發現自己在這樣的狀況中, 請冷靜的想想, 現在央行在升息還是降息, 代表景氣好, 還是不好, 景氣好, 就買進(或持有續抱), 景氣不好, 就賣出(或抱現金觀望), 幾年才做一次動作, 你就可以掌握80-90% 的波段利潤!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名醫診斷防癌險

* 2011-04-01
* 第268期
* 文 編輯部 葉惠娟

扮演彌補健保缺口的商業防癌險,在癌症醫生的眼中,是否符合最新治療的腳步?在聞癌色變的年代,防癌險給付的內容哪些值得主管機關與業者重新檢視?

癌症已連續二八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根據衛生署九八年統計,每六分五六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醫療科技進步,罹癌不再是絕症,卻成為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病,雖然有全民健保發揮了重要的醫療支付者角色,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從住院、手術治療、術後放化療、術後門診等都有需要自行負擔的費用。

看準消費者的需求,產、壽險公司紛紛推出防癌險,從帳戶型、倍數型保單,到強調一次整筆給付的還本型商品,都在市場造成銷售風潮。但從早期治療或更積極的健康管理來看,防癌險的理賠給付還可以做得更好。

治療才給付的保險 不夠

談起罹癌後的醫療支出,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指出,罹患癌症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早期發現的癌症,平均治療期間需要半年,再者,雖有新式療法可縮短住院期間,但手術後還是需要適時休息讓身體復原,為了安頓家庭,消費者需要的不只是接受治療才能給付的保險商品。

也就是說,只規劃接受治療才分項定額給付的帳戶型、倍數型防癌險,患者將面對工作與治療癌症的衝突,若要因應家中經濟收入驟變的情況,仍有賴罹癌後即一次給付保險金的還本型防癌險或重大疾病險。

提高門診保險金 減少住院給付

對於治療才給付的定額型防癌險,癌症醫師一致認為,門診保險金給付額度低或不給付,致使患者透過醫師安排住院領取較多的保險金,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謝瑞坤說,門診保險金通常只有住院日額的一半,如果買的單位數不高,充其量只能補助患者就醫的交通費,若要進行化療,早期有些防癌險甚至規定必須住院才給付化療保險金,造成門診化療的保戶無法獲得保險理賠,部分保戶甚至因此提出住院的要求。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陳鴻華呼應,有些癌症險保單只理賠注射式的化療藥物,造成有些患者只好放棄較方便的口服化療藥,改選注射式的藥劑。

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也遇過為了領癌症保險金而要求住院的患者。他說,5FU、白金類藥物是目前最常用的化療藥物,其中5FU需要連續治療九十六小時,但醫院可以提供注射設備,患者不一定要住院。

減少住院給付 新式手術應給付

癌症的新式療法不斷推出,市售防癌險足以支應相關醫療支出?

謝瑞坤指出,確診癌症後,傳統手術未必是治療的必要程序。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黃家彥補充,以婦癌治療為例,子宮頸癌第2a期之前才可開刀,第2b期後以化療、電療(或稱放療)為主。

梁永昌說,放射手術加上精準的影像導引,俗稱無血刀,是目前治療肺癌最新的方式,二週三次為一完整療程,五年腫瘤控制率達九七.六%,較傳統手術治療效果佳,最適合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好且不適合麻醉的早期肺癌患者,但健保並不給付,自費約需三十萬元。

檢視防癌險保單,手術給付是基本配備,但單位數買得不夠高,患者就必須自掏腰包,至於動輒數十萬元的新型雷射療法,有的保險公司只比照一般放射線治療每次給付一千元保險金,有的公司甚至以未納入精算為由不予理賠。

強調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防癌險,應重新思考新型雷射療法的給付認定,與其給付因住院而衍生的種種費用,或因為不理賠造成的糾紛,不如檢視新式療法節省的保險理賠成本,合理給付病患自行支出的費用。

治癌理賠步步升 預防醫學萌契機

如果新的治療方式只能短暫延續患者的生命,或者只是消極的抑制癌細胞生長,謝瑞坤表示,患者與家屬都要考量是否值得花這筆錢。以標靶藥物為例,若要自費用藥,光一個月的藥費就要十多萬元,一旦停止用藥,癌細胞又會復發,口袋不夠深根本無法負擔。

新型放射療法的費用也不低,黃家彥以子宮頸癌為例,傳統放射療法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膀胱炎或直腸炎,選擇自費的影像導航螺旋刀治療系統,雖然可以有效減少後遺症,但一次療程需要十五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影像導航螺旋刀治療系統,只能控制癌細胞成長,無法達到治癒的效果。

癌症的治療費用高,保險公司若要有效控制癌症險的損失率,有必要從預防醫學角度省思,以保險給付鼓勵保戶作好健康管理,不但有助於提升公司形象,同時減少癌症治療的鉅額理賠。

中醫治癌有積極意義 保險應理賠

中西醫併治腫瘤,已成為許多醫院強調的治癌方式,但保險公司認為中醫科學論證不足不予理賠,合理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西醫師陳建宏指出,癌症患者接受西醫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將延遲下一個階段應正常治療的時間,例如白血球過低被迫暫停化療計劃,如果採取中西醫併治,有助於縮短等待時間,甚至節省不必要的醫藥費用,因此中醫治癌是有積極意義的。

對於中醫治癌介入的時間點,陳建宏分析,包括手術前、手術後、電療前,手術前若身體較虛弱,透過中醫治療有助於調整身體至最佳的治療狀態;手術後如有氣滯血瘀現象,中醫療法有助於暢通氣血、恢復體能;電療前透過中醫活血化瘀的藥物,已經被證實可加強電療效果,減輕電療造成的口乾舌躁症狀。

陳建宏強調,中醫與偏方不同,合格中醫師開立的藥物是來自GMP藥廠,而且藥物透過炮製,去除有毒成份、提煉有效成分,並通過重金屬、農藥檢驗,但偏方並沒有上述嚴謹的把關過程。

業務人員銷售防癌險時總是說可以彌補健保缺口,但許多保戶在罹癌後才發現,防癌險的缺口也不少。癌症醫生對於規劃商業防癌險,多持肯定的態度,因為患者可以透過保險給付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但也期許保險公司能夠跟上醫療科技的腳步,以及預防醫學的新思維,同時達到保戶做好健康管理,保險公司降低損失率的雙贏局面。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保險規劃》保單貸款會影響保險權益嗎?

精實新聞 2011-03-22 20:16:15 記者 徐伯豫 報導

低利時代,賺錢大不易,開口借錢更是難上加難。打算要和妹妹一起創業的小真,因想籌備創業基金,開始認真比較各個借錢的管道,從青年創業貸款到信用貸款,不是有條件限制,就是貸款利率高得嚇人,小真聽朋友建議,想動用保單貸款週轉,但真的划算?原本的保險權益會不會因此受損?

【保單借款免手續費/免保證週轉最方便】
保單貸款,就是利用繳進保險公司的保費來做周轉,舉例來說,壽險內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就是在保戶發生事情時,做為理賠的預備金。而保單貸款就是先將這部分的金額預借五到九成出來,讓保戶可以靈活運用。

對保戶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保證人,僅須要保人出示證明即可辦理,也不收取手續費,更不用說明用途。相對於銀行必須提供種種資料還得經過重重審核關卡,保單貸款辦理起來相當省時,只要連絡服務人員,或是到各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處,即可辦理。

【保險公司降低利率保單貸款更輕鬆】
富邦人壽已經連續兩年推出保單優惠貸款的方案,方便保戶進行周轉。今年優惠方案已於一月開始實行,預計三月底結束。富邦人壽表示,一般的保單利率介於2.5%~6.9%,這次專案保單利率最低可以到2.5%,並可以這樣的低率維持180天。

台灣人壽日前更推出壽星首月免利息的保單貸款優惠方案,只要借款使用超過60天,前面30天借款都不計利息,對保戶來說,可以說是「省很大」。尤其是需要大筆資金、且周轉時間較長的客戶,不但省了許多時間準備資料,還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資金,更不用面對每月還款的壓力,還款彈性很大,管道也很方便。

【借款期間發生意外會影響保單權益嗎?】
所謂的保單貸款,都是預支主約的保單價值金,因此,只要主約有效,對於附約是沒有影響的。也就是說,如果在保險契約有效期限內,發生保險事故需要理賠,會依照保單的契約條款,給付保險金;若有動用保單借款的保戶,則會先扣除保險單借款未償還之本息,剩餘的保險金就是實際給付的金額。

若動用保單借款的保單屬於年金保險,且未於年金給付前償還借款本息,保險公司將會依當時之保單價值準備金或保單帳戶價值扣除借款本息後,重新計算年金金額。也就是說,領回的錢會先扣除借款的本息,多餘的部分才會撥給保戶。

【使用保單借款會讓保單失去效力嗎?最多可以借多久】
保險專家表示,正常使用保單借款的情形下,保單並不會失去效力,但須特別留意以下幾種特殊狀況:

首先,若您的貸款本息超過保險契約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時,保險契約的效力就會停止。但為了保障保戶的保單權益,保險公司會在效力停止日前三十天通知保戶,請您返還利息或本金。

若貸款的保單屬於投資型保單或投資型年金保險,且未償還本息超過保單帳戶價值的90%時,保險公司也會以書面通知。如果沒有償還,保險公司將以保單帳戶價值扣抵,保險契約效力就行停止。

為免漏接保險公司通知,影響保單權益,建議保戶在向保險公司借錢時,一定要留意所提供的資料是否正確?電話與住址是否會收到訊息?如此一來,才不會造成保險的權益受損。

【變更保單主契約會影響保單借款嗎?】
保險業者指出,辦理減少保額或變更契約險種時,保險公司會重新計算最高可貸款的金額,若您未償還的貸款本息超過最高可貸款金額,就必須清償其差額。舉例來說,將100萬的主約改成50萬,因為保險金額降低,保單價值準備金自然也會下降,假設之前保單貸款的金額為70萬,降低契約之後的保單可借金額為35萬,那麼就必須償還差額35萬,保障才能繼續有效。

若保險契約改為減額繳清保險或展期定期保險時,保險公司則會以扣償保險單借款未償還之本息辦理。也就是說假設保戶購買保額100萬、繳費20年的保單,在第10年辦理減額繳清,照理來說保額大約為50萬左右。但若是這張保單有辦理過保單貸款10萬,那麼會將這10萬扣掉,保額就會降為40萬。不過要提醒您,詳細的算法,還是要以各家保險公司實際提供的資料為準。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買對配息債券基金 比當包租婆賺更多

買對配息債券基金 比當包租婆賺更多
( 2011/03/09 )

被封為銀行界基金達人的莊淑娟,近4年來,每年光靠基金投資就賺進100萬元。而幫助她達成退休目標的秘密武器,就是人氣紅不讓的月配息債券基金。

買房子當包租公、包租婆是很多人的退休大夢,但這卻是元大銀行信託部資深協理莊淑娟的一場惡夢! 幾年前,莊淑娟也懷抱著「別人幫我付房貸」的想法,在台北市開封街買下1間總價1098萬元的預售屋。但是當房子完工交屋後,莊淑娟卻足足等了8個月才等 到房客上門,結果,這個房客只租1個月就不租了!而且這個月2萬2000元的租金,莊淑娟並沒有賺到,又轉手交給仲介當作出租仲介服務費。

房客難找、成本一堆 包租婆不好當
這個經驗讓莊淑娟深刻體會到,原來當包租婆最大的問題就是好房客不好找,而且在等待好房客的這段期間,還要繳每坪每月100元的管理費、3000元的水電 費、5000元的停車管理費,出租時還要付清潔工清潔維護費,以及房仲帶看費用,更不用說每年一定要繳的房屋稅、地價稅。

算一算,總價1098萬元的房子,月租2萬2000元,年租金報酬率為2.4%(=2萬2000元×12÷1098萬元),再扣掉房屋稅、地價稅,以及上述多項出租成本,租金報酬率可能不到2%。在精打細算下,莊淑娟認為包租婆不好當,於是決定長痛不如短痛,轉租為賣,但這一等又等了6個月,才順利把房子賣掉。

「賣出總價比當初買進價稍微高一點,還好算是一次成功的投資。」莊淑娟欣慰的說。
但賺價差並不是莊淑娟的本意,她還是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每個月都能提供穩定收益的投資工具,當做未來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我希望可以做到像《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所提到的觀念:不要為錢工作,要讓錢替你工作。」

買配息債券基金 每月領回超過4萬元
後來她在看基金對帳單時發現,每月配息的債券基金,就是符合她退休夢想的最佳選擇。在銀行服務將近20年的莊淑娟,基金投資經驗相當豐富,但以往都是以投資股票型基金為主。直到2000年遭逢科技泡沫,莊淑娟不幸踩到地雷,基金報酬率大賠7成,她當機立斷,忍痛贖回,從此再也不碰基金。

2004年,莊淑娟參加一場月配息高收益債券基金說明會,深深被高配息率所吸引。回家後,開始試著投資1檔月配息高收益債券基金。當時她是以100萬元單 筆申購,每個月配息金額約為7591元,年配息率高達9%(=7591元×12÷100萬元)。莊淑娟發現,這檔基金很適合做為長期的退休規畫,於是介紹給先生、公公和婆婆,同時也幫2個孩子申購,讓這檔基金變成全家人的核心持股。

放棄當包租婆把房子賣掉之後,莊淑娟就把投資重心放在月配息債券基金上,陸續買進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創立德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施羅德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公司債券基金、MFS全盛歐元高收益債券基金。

累計到現在,莊淑娟投資在配息債券基金總金額約500萬元,每個月大約可以領到4萬多元的配息金額,比她當初設定的每個月靠房子收租2萬~3萬元還要多。「我每個月都在算這個月又領了多少配息,很好玩,就像在收租一樣。」